第二百一十七章 糟粕(第2/3頁)
章節報錯
某段中原的血淚史上,這個民族的殘暴,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想清楚這一點以後,李賢嘆息一聲,對張玄則開口道:“貞觀年,東北地域有高句麗那些國家存在,為了在東方海峽的方向牽制他們,支援一下倭國是應該的。但是眼下那裡就剩下新羅還在苟延殘喘,一旦新羅隨之滅亡,那麼就會是咱們提防倭國了。兩個國家一旦真正接壤,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用孤跟你說吧。”
張玄則奇怪道:“殿下,雖然兩國接壤,必然戰爭,但是,倭國不至於吧。說實話,這樣呀一個微末小國,甚至不值得您動心思啊。”
看著張玄則疑惑的樣子,李賢實在沒辦法真正闡明自己的觀點。
畢竟,沒發生的事情,根本不可能作為論證使用。
或許,在這個時代,哪怕是最深謀遠慮的大將軍,也很難會把倭國上升成為大唐的敵人這個檔次。
君子報仇,千年不早,李賢很清楚自己現在在所有人看來,有點傻,甚至,他自己也清楚,自己非要對付倭國,就是一種倔強。
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他就是沒法說服自己好好看待這個種族,沒法說服自己當做看不到它們。
長舒一口氣,看了一眼後面遠遠的藤原野,李賢對著張玄則嘆息道:“張鴻臚,你也知道,高祖皇帝建國,太宗皇帝本就拓土無數,父皇又是一個不安生的,將大唐的土地,拓展到了如今的程度。孤很想拓展疆土,追隨他們三人的腳步,但是奈何,如今大唐的土地,已經有些撐著的嫌疑了。”
“對於一個未來的皇帝而言,沒有對手,可以說是最大的悲哀。因此,孤現在很想找一個地方,鍛鍊一下自己對外的能力。挑來挑去的,也就倭國最熟悉。孤想著謀劃一下倭國,來驗證自己的一些猜想,你看怎麼樣?”
謀劃倭國?
如果平常的時候,太子說這樣的話,張玄則肯定會大笑的。
但是,今日聽了太子的一番話,他忽然有些感同身受。
沒有敵人啊,現如今,想要跟武德年、貞觀年一樣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都變成了奢望。自己作為鴻臚寺寺卿,最為欽佩的就是太宗年間的唐儉。想一想,孤身前往敵營,安撫頡利可汗,為大軍的進攻創造機會,而敵人被擊潰以後,還能全身而回,這才是彪炳史冊的功績啊!
可是到了自己呢?
也就突厥吐蕃的使節,敢平等的跟自己說話,換了別的國家,尤其是倭國這樣的小國,使節都恨不得舔鞋子。
如此這般,也很無趣啊!
太子想要謀劃一下倭國,在現在確實可以看作不務正業,但是,一想到太子殿下今後一生都有可能沒有謀劃他國的機會了,張玄則就不由得心生憐憫。
嘆了一口氣,張玄則拱手道:“太子殿下既然是這麼想的,微臣自然支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微臣都會教導您,稍後,微臣就進宮面見陛下,若是能拿倭國來當做例子給您講課,這個小國,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見張玄則竟然答應了,李賢頓時大喜。
這就對了嘛,倭國現在在大唐周邊的國家中,不遠不近不大不小的,最適合拿來禍害了。如果能早早的消滅這一處禍亂之源,今後沿海的百姓能心安不說,將來劃分海洋歸屬的時候,不也能多劃不少地方?
想一想,若是將那片島國當做大唐的海上屏障,嘖嘖....
倆人對視一眼,心領神會一般的笑了一下,隨即才轉身面向藤原野。
就在二人交流的這段時間裡,藤原野已經命下屬準備了好大的兩口箱子。
見張大官兒和疑是皇子的一位回來了,藤原野立刻換上了卑微的笑容,躬身身子說:“李公子,有幸結識您,是鄙人百世修來的福分。倭國荒蠻,沒什麼好東西獻給您,只能拿這些東西,博您一笑。”
說完,他就親自開啟了箱子。
因為是迎著西方的,所以當下午的陽光映照在箱子裡的東西上,頓時發出了迷人的光彩。
沒錯,就是迷人,雖然不是晃瞎眼的那種,但是誰能拒絕一大堆能反射出黃顏色光芒的寶貝呢?
雖然禮物挺好的,但是吧....
見太子殿下皺眉,張玄則立刻領意,走到箱子邊說:“殿下,倭國的冶煉落後,所以這些金子還有旁邊那箱的銀子,雜質都挺多的。但是啊,您只要讓工匠再冶煉一遍,就能得到成色非常不錯的金銀。”
見張大官兒替自己說話了,藤原野的臉色才好看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