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國富與民心(第3/3頁)
章節報錯
雖說臨陣磨槍不亮不光,但是努力了總比沒努力的強。更何況,作為大唐的代表之一,他要是在秋獵上丟臉了,嘖嘖....
忽略了固定靶,今天李賢還刻意將射箭用的兔子,換成了一籠子的野雞。
雖然突然換一個目標,很是難以適應,但是當感覺上來以後,李賢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昨晚那麼晚回來,今天還要起早練習射箭啊。”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李賢依然不為所動,一箭射出,命中一隻野雞的背部以後,這才回過頭。
來人正是李治。
今天的李治,氣色看起來比前段時間要更好了。看不到步輦,所以他應當是自己走過來的。從大明宮走到東宮,也只是面色有些潮紅,這樣的身體,已經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
放下弓箭,李賢拱手道:“阿耶的氣色,看起來真是好了太多。”
李治笑了一下:“確實是好了太多啊,朕本以為自己很快就要不行了,尤其是你那不孝的兄長離開,更是給了朕沉重的一擊。誰知道,呵呵。”
有些話不方便說出口,在李治看來,自己身體的變化,調養都是次要的。這個六子,比自己想象中要優秀的太多,自己心懷暢快,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有些話,他不會選擇說出來,就是害怕太子會驕傲。
看了一眼場間散落在地面上的一些箭,李治嘆息一聲,無奈道:“讓你代替朕,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朕的身體雖然好轉了許多,但是,跟以前是完全沒法比了。說實話,你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箭術進步慢而自暴自棄,在朕看來,你的進步算是快的了。就是軍中那些以箭術聞名的弓箭手,哪個不是用了多年的刻苦修煉累積,才能出名?”
李賢點了點頭,事實上他也不覺得氣餒。
有些方面技不如人沒什麼可氣惱的,後起之秀反而能超越,或者笨鳥先飛取得勝利,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射箭也是一樣,本來這玩意兒就是透過時間累積起來的,現在不如人,不丟人。
要是因為這個連持續鍛鍊,累積經驗的心思都沒了,才是真的丟人。
看了一眼鴻臚寺的方向,李治詢問道:“朕聽聞,跋祿嘉來了?雖然朕已經看到了密報,但是還是想問問你對這個人的感覺。”
跋祿嘉嗎?
李賢想了一下,這才回答說:“跋祿嘉這個人,應當是很危險的。雖然他現在還只是一個使節,但是毫無疑問,他將來能佔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兒臣覺得,大相這個位置,肯定是他的。”
“這個人雖然是吐蕃人的出身,但是,他的城府還是很深沉的。或許,這跟他曾經在中原學習過有關係。但是,兒臣覺得,跋祿嘉這個人,上位以後,對大唐未必就是沒有好處的。”
“哦?何以見得?”
“因為他實在是太瞭解大唐了,就像這一次,兒臣敢說,換個粗魯一點的使節過來,可能他就不能看得那麼細。但是,跋祿嘉就明顯的放棄了進攻大唐的打算。您信不信,等您接見跋祿嘉的時候,他一定會選擇擺低姿態的。所謂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比起野蠻人來,跋祿嘉雖然危險,但同樣的,他也要好對付的多。”
見太子這麼說,李治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說的對,跋祿嘉確實很危險,但是,同時也好對付。所以,你打算怎麼應對他?”
見李荇搬來了椅子,李賢就先請李治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才說:“兒臣已經答應,給他兩幅明光鎧,對於吐蕃人而言,能獲得明光鎧,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事情。除此之外,在他回去的時候,兒臣還會盡可能的讓他風光而回。別的不說,他獲得的賞賜,一定會讓吐蕃的贊普認為,這個人,很厲害。”
李治點了點頭,太子的應對是沒錯的。跋祿嘉既然選擇了臣服,那麼給他多一些賞賜,是應該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個時候付出的賞賜,不算什麼。
想起密報的內容,李治又詢問道:“朕聽聞,跋祿嘉見識到了工地的程序,而且你鼓動了工地的百姓,跟吐蕃人差點打起來?說說,這就是你的‘國富’、‘民心’計劃?”
李賢點了點頭:“歷史無數的朝代都證明,中原國家最強盛的時候,都是民心團結的時期。兒臣想要讓跋祿嘉看到的,就是這一點。誠然,他們吐蕃人佔據高原地利,又因為天生彪悍,在跟大唐的戰鬥中,總能佔到便宜,但是,同時他們也是害怕中原‘人數多’這一點的。”
“高原因為生活環境惡劣,所以他們的人數增長很慢,如果不是他們佔據了一些低矮的地區,恐怕至今都不可能跟大唐出現摩擦。不管怎麼說,吐蕃的軍隊雖然厲害,但是,咱們的軍隊要更多。只要給他看到大唐的富有,還有民心的堅定,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