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開啟民智(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是,這種事兒,也要在朝堂上說一嘴?
現在才懷了多長時間,就敢說八成的可能,懷的是男的?
可是....
朝堂中群臣的反應,卻跟他想的不一樣。
明明是東宮的私事,明明懷的是他的老婆。
怎麼....
朝臣們卻這麼的興奮?
都說天家無私事,但是,這種程度....
還是有點過吧!
“老臣為太子殿下賀!為陛下,娘娘賀!”
在一聲聲此起彼伏的祝賀聲中,李賢只能硬著頭皮還禮。
至於御座之上的帝后,也是笑不攏嘴。
今日的朝會,就在一聲聲祝賀中,結束了。
回到了後殿的李賢,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一陣的後怕。
看到他這個模樣,李治和天后都笑了。
坐在椅子上,李治一邊喝茶一邊說:“你要知曉你母后的好意,今天在朝堂上將這件事說出來,目的也是為了穩固你太子的地位。都說母憑子貴,你這個太子父親,也是一樣啊。”
“有了孩子,才說明你後繼有人,不要以為這個問題不重要,一個有兒子的太子和沒有後代的太子,差別很大的。”
李賢瞭然的點點頭,雖然有這個準備的,但是,朝臣的反應,還真的出乎他的意料。
翹起二郎腿,李治想了想又說:“你現在是太子,不單單要學習,向別人證明你夠資格當太子,還需要給皇族謀福利,向朕,包括整個皇族證明,你夠資格當皇帝的繼承人。今天兩本書的事情,你不要告訴朕,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
擁書自重和擁兵自重差不多,李賢還是很清楚的。
坐在宦官搬來的椅子上,掃視了一眼周圍。看到太子的動作,李治毫不猶豫的揮揮手,不相關的宮女宦官都離開了,僅剩下真正的心腹,分散到了視窗門口。
見沒有外人了,李賢才開口道:“阿耶,自從被鄭家坑了以後,兒臣就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扳倒他們。說實話,五姓的底蘊深厚,就算咱們皇族,也不能名正言順的幹掉他們。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的存在,對皇權,是一種挑釁,更是影響了寒門士子晉升的道路。”
聽到這段話,李治皺眉道:“你想透過擴散這兩本書,影響五姓的地位?這不是杯水車薪是什麼?況且,天下讀書人,五姓和各個世家門閥,就佔據了九成以上。九成啊,你想讓剩下的一成去撼動九成的地位,無異於痴人說夢。”
李賢嘆息道:“這一點兒臣自然清楚,但是,咱們不能因為收效甚微,就不去做啊。愚公移山的道理,您應該是清楚的。兩本書雖然不能改變什麼,但是,二十本,二百本呢?有朝一日,當讀書人不再是稀缺品的時候,五姓等世家,還能憑藉這個高高在上嗎?”
“你的意思是開啟民智?”
聽到李賢的話,李治眉頭鎖的更緊了。
愚民之策,本就是帝王學說中最重要的一點。
開啟民智,豈不是和帝王學說背道而馳?更何況....
“且不說開啟民智跟愚民之策背道而馳,就是投入,也是難以想象的。太子,你想要透過這個方式對付世家,跟拆東牆補西牆有什麼區別?說到底,你的做法,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煩,還不如不做。”
說完,李治就盯著李賢看。他了解太子想要做事的想法,但是他絕不希望太子因為想要功績,結果就悶頭往前衝,什麼事情都不考慮。
看到李治的眼神,李賢笑了一下,起身拱手道:“太宗說過,君為水,民為舟,就是阿耶您,費盡心思安插那幾個管事,做這些,也是想要讓兒臣獲得百姓的支援。雖然只是部分的百姓,但是,哪怕只有一個村子,其效果也是無法估量的。”
“種種跡象表明,不管是太宗皇帝還是您,都清楚的知道,只有百姓才是國朝的基石,皇帝,只要得到百姓的支援,那麼,皇家就能坐穩至尊之位而不怕被誰推翻。”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試著,站在百姓的一方呢?您這些年來扶持新興將貴,想要讓他們結合傳襲貴族,共同牽制世家的力量。或許,您自己也清楚,這樣做,也只能牽制世家一時,卻無法一直奏效。畢竟,五姓不管是直接參與朝堂還是嫁女兒拉攏女婿,都有的是辦法將您束縛他們的力量,化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