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成的民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念頭才提起來,就被李賢給丟掉了。現在不是自己的後世,朝廷看似是國家的控制中心,勳貴看似是皇權和朝廷的衍生物,世家看似是治內之民,但是,事實卻是,不管是皇權,還是朝廷,都無法對他們實施絕對的掌控。
糧食漲價,朝廷也無能為力。平準署雖然具備調節物價的權力,但是這種權力,最多控制商人、農戶,對於勳貴雖然有威懾,但是不足,至於世家.....
恐怕那些世家大佬,連理都不會理。
這麼說的話....
李賢不由得苦笑起來,這場災難,受創的是皇帝的聲譽,受創的是朝廷的聲譽,但是,卻給了世家和一些勳貴一個機會,一個發國難財的機會。
而朝廷,尤其是李治這個皇帝,為了自己的聲譽,為了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權威和信譽,打掉牙也得往肚子裡咽。
李賢為自己得知了這個時代部分人的無恥而苦笑,李治為自己這個皇帝,被人逼進死局而苦笑,而張文瓘等人,則是為了自己面對這樣的局面,無能為力而苦笑。
雖然他們堪稱位高權重,但是,面對世家,他們依然不敢發起挑戰。
自高宗重修《氏族志》以來,皇家就沒有放鬆過對世家的警惕和打擊。
這麼多年過去了,世家還是那個世家,本身強大的底蘊,足夠讓他們跟皇權掰掰手腕了。
李治也清楚,自己這些臣子,除了戴至德等少數幾人以外,都是猴精猴精的,讓他們對付世家,是不可能的。所以....
輕咳一聲,李治詢問道:“郝處俊,朕問你,你家中有多少地?囤積了多少糧食?”
見聖人竟然直接問這個問題,郝處俊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說:“回稟陛下,微臣家中,只有祖產田地千畝,陛下指望微臣為陛下分憂,可以說是找錯人了。”
對於郝處俊的清廉,李治還是清楚的。千畝土地,再計算上距離長安的距離,確實可以說是找錯人了。
視線離開郝處俊,直接越過戴至德和張文瓘,凝固到了劉仁軌的身上。
不用聖人開口,劉仁軌毫不猶豫地拱手道:“啟稟陛下,微臣家中,零散加起來,有四五萬畝土地,至於糧食,也囤積了一些,微臣願獻出這些糧食,為陛下分憂!”
四五萬畝?
聽到這個數字,除了李治心裡有底以外,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知道劉仁軌這個人比較圓滑,偶爾也會接受“人情”一類,但是,誰能想到,他竟然有這麼多的家底。這還只是土地而已,別的店鋪一類,加起來會有多少?
五個“宰相”,他一個人,都比四個人的總和還要多。
被四位同僚和太子五雙眼睛看得不太好意思,劉仁軌只好把頭低了下去。
他不是傻子,如今,可以說是聖人最需要支援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自曝家底、破財免災,豈不是找死?
他從來都認定,聖人是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少的。
看到不好意思的劉仁軌,李治揮揮手示意無妨,開口道:“朕不追究這些,既然你家中有些糧食,就計入賑災的總量裡面吧。幾位愛卿,朕今日叫你們過來,就是要你們跟朝臣中的一些大戶,商量一下,平價賣給朝廷糧食,雖然不比世家的底蘊深厚,所有的勳貴聯合起來,怎麼也能供給一州之地的糧食了。”
五人對視一眼,都連忙答應。聖人需要臉面,所以,就算是對勳貴群體開口,也得交給他們來。
不過....
相比較世家,勳貴群體,顯然要好說話得多。說到底,他們還是要看聖人的臉色活人的,若是有糧食的話,肯定得交出來。朝廷願意以災難以前的市價購買,而不是直接強要,已經是給足了他們面子。
只是,勳貴群體的田地雖然多,但是,全加起來,也頂多滿足一州之地的所需罷了。
畢竟,受災的,可都是人口眾多的州府。
聖人雖然想到了對勳貴群體伸手,但是,終究是杯水車薪。
說到底,大唐如今糧食儲備最多的,還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