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治的嘆息(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賢本想回東宮習武,誰知道李治才說完“退朝”,又來了一句“太子留下”。
無奈,李賢只能老老實實地跟著李治,來到了後殿。
回到後殿的李治,就沒了那股子凌然不可靠近的威勢,而是變得隨和了許多。
坐在一個案子後,見李賢跟過來了,李治就多倒了一杯茶水,往前推推,示意李賢坐下來。
李賢從善如流,坐下來喝了一口水後,等著聽李治的話。
長嘆一聲以後,李治才開口了:
“今天的事情你也瞭解到了,大唐創立之初,因為不缺功績。不缺分封的土地,所以府兵制推行是沒問題的。”
“但是後來,伴隨著戰火停歇,府兵制就出現了問題。府兵制寓兵於農,成為府兵的,大多是一地的富農,要知道,府兵的裝備,可是要自行準備的,貧寒一點的人家,可置辦不起一身府兵的裝備。”
“但是啊,伴隨著戰火的停歇,府兵多年務農,已經很少有上戰場的機會了。你以為朕是好大喜功?不是啊,朕雖然確實很想追上先帝的步伐、彪炳史冊,但是不會做這麼多的無用功。”
“安西都護府這些地方的設立,是朕想要延續府兵制的一個想法,其實,將士在這些地方輪值,本身就是可以獲得免稅等各種便利的,等同於軍功,只是,不如正常作戰的功勳罷了。”
“另外,導致現在府兵制度出現大問題的,還有一個,那就是土地兼併。大唐的土地,大多數都掌握在世家的手中,其次就是勳貴。而平民百姓,雖然最初獲得了田地,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土地,還是會脫離他們的掌握,最終彙集到地主,或者世家大族的手中。”
“朕攻略這些土地,還存著一個心思,那就是多些土地,分配給百姓,也能暫緩土地兼併帶來的危害。但是現實卻是,朕失敗了。”
失敗了?
李賢轉念一想,就知道他為什麼失敗了。
還是跟高句麗遺民的問題一樣。
大唐確實是把這些土地給納入掌控了,但也就是名義上的掌控罷了。土地雖然號稱是大唐的了,但是上面生活的人,還是原本的那些人。而這些人,雖然接受了大唐的統治,但是,背地裡卻始終盤算著重新自立。
這樣的土地,簡直就是雞肋,取之無用棄之可惜。想要徹底佔有這些土地,也不是沒有辦法,就一個字—殺。
可是,且不說要殺多少人,就是這個行為,也不被任何人接受。高句麗屁大點兒地方,大唐都不敢揮動屠刀,更別說安西都護府這些地方了。
而效仿高句麗那邊,用遷移人口的方式,徹底佔有那裡的土地,就更不可取了。
高句麗就像是一滴汙水,進入大唐這個池塘引不起波瀾,但是,西方那些土地的人,可就是一大車的墨水了,這要是進來....
所以,李治這就是做了一大堆的無用功。或許,他明知道這麼做杯水車薪,但還是忍不住的想要試試,就像是買彩票的心態一樣。
說到底,根源性問題,就在土地兼併上。但是,這個問題,歷朝歷代都無法避免,這就是一個怪圈兒。哪怕是後世,對耕地不是那麼看重的情況下,依然陷入了資本的圈套裡。
想要解開這個束縛,哪裡是那麼容易的啊!
跟著嘆息一聲,李賢看向對面的李治。
明明是歷史上有名的幾個皇帝之一,但這一位,現在卻很是頹廢。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人無所不能,估計就是把太宗皇帝安置到現在這個環境,他也是一樣地束手無策。
相當皇帝難,可是當上皇帝以後,就會發現,當皇帝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