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出去附議,是跟老爹對著幹,孝道上解釋不清楚。

不站出來吧,是跟群臣過不去,兒臣兒臣,皇子也是臣子,君主有錯,臣子不指出來,就是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

這,分明是兩頭堵的路啊!選哪個,都會出現問題。

原以為今天就是來朝堂旅遊的,誰想到,墊子還沒捂熱乎呢,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遇到選擇困難的時候,就該兩相權衡,選擇損失小的一方。

但是,這是在朝堂上,哪有時間考慮這麼多啊!

無可奈何之下,李賢只好選擇了接著坐著。

這個時候站在皇帝的一方,只能是沒有辦法對比下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了。

眼看著大半的朝臣,都站了出來,御座之上的李治,先是看了看李賢的位置。

看到他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李治不由得偷笑了一下。

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以為朝堂很複雜?

不!

朝堂只會比你認為的更加複雜!

遇到這種兩難的情況,只能說是家常便飯。

不過這小子還算有點良心,沒有跟著朝臣一起對付自己的父親。

偷笑完,李治就皺起了眉頭,看著下方大片的臣子,道:“朕哀痛太子的離開,穿著素服表示一下哀痛怎麼了!爾等真是放肆!”

張文瓘抬起頭,絲毫不懼怕皇帝的怒火:“陛下,民間說法有云,生時做好事,增添陽壽,也避免折損陰德。如今您以父、以皇之尊而為太子穿素服,豈不是折損太子殿下的陰德?表達哀痛的方式有很多種,陛下為何一定要選擇這一種?”

聽了張文瓘的話,李治愣了一下,仔細思索一下以後,才發現確實有道理。

昔日太宗皇帝因為豫章的去世,身穿素服,就被大臣勸諫過。

有先例的事情,自己要還是堅持,恐怕會引得舊話重提啊!

無可奈何之下,李治只好站起身,在姜暠的伺候下,將身上的素服脫了下來,擺放到了一邊。

眼看皇帝從善如流,大臣們齊齊鬆了一口氣,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著張文瓘若無其事地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李賢都不由得替他捏了一把汗。

身在侍中這個位置上,跟把腦袋別在腰上,沒什麼區別啊。

別的不說,時不時的跟皇帝對著幹,都是一個大問題。

千古人鏡魏徵的事情,學過歷史課本的都知道,只是,好多人不知道這事兒還有後續。魏徵死了以後,墓碑可是都被李世民給推倒了,一直到懷念魏徵的時候,才又給他立起。

皇帝就是這樣喜怒無常,雖然臣子有的時候是盡本分,勸諫都是有道理的,但是....

就在李賢感慨的時候,郝處俊站了出來,拱手道:“啟奏陛下,關於高句麗一事,微臣等人已經找到了辦法。簡單來說,就是分而化之。”

“哦?如何分而化之?愛卿不妨仔細說說。”

這樣的大事兒,還是要在朝堂上說一說的。朝堂人多,也能查缺補漏。

朝會舉辦的目的,就是為了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