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親自出現。

就是為了來接齊上將。

可見,齊上將的重要性。

吳寒州心情不是很好,無非是齊上將被抓,他要費心才能把人“贖回來”。

要動腦子。

心情自然不好。

關跋不再虛與委蛇:“如果是正常交涉,第三軍團歡迎至極,可你帶著二十七所軍艦,是來恭賀我們抓住叛徒的嗎?”

他故意反著說。

是想看第二軍團的態度。

他們之間已經到了鬧得不可開交的地步,只差最後撕破臉皮。

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知道,戰在爭的前面,有戰鬥就一定會有犧牲。

他不想手底下的部將受傷。

關跋想知道吳寒州是不是已經做好今天就對付他們的準備。

他知道第三軍團爭不過。

可他甚至沒來得及讓戰士們離開。

徒增犧牲者。

並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好在,左宸在今天之前離開了,否則,他都無法向帝國、向左家交代。

畢竟。

失去左宸。

比失去一個軍團還要可怕。

數以億計的公民靠著左宸才過上好日子,左宸一旦出事,帝國經濟必定倒退百年,軍團被吞就被吞,反正都是帝國裡的軍團,都是為了帝國的統一。

關跋甚至生出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只為了不要徒增犧牲。

此時。

關跋的思緒很亂。

第三軍團的戰艦加在一起也沒有一百艦,而第二軍團隨隨便便就派出二十幾艦。

何來的可比性?

他看了眼曲澗兒的方向。

不用宣之於口,他已經看到曲澗兒的強大,但一人的強大無法扭轉戰局。

他究竟該怎麼辦?

嶽中將的思緒同樣亂。

他讓小兒子把訊息帶出去,卻只有左宸願意來,這無疑是沒用的。

吳寒州提醒道:“如果關局座慧眼識珠,知道第三軍團的未來,可以早做決定,我們也不會不樂意提早歡迎你們的加入。”

他其實也沒想過在今天圍攻。

帶那麼多人只是想展示威風八面,伺機嚇一嚇第三軍團的人心。

不過。

如果能一舉拿下。

也不是不可以。

關跋想了想:“倘若我們同意合併,你們會保證第三軍團的戰士們安然無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