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銃試用是奉旨而行,舉辦完畢,當天就要進宮繳旨。

葉景天呈上的摺子寫的非常詳細,太監高福一條一條的念。

唸到今日的捐銀,盤坐在須彌座上的孝武帝打斷高福,道:“朕沒聽清。”

高福立馬提高音量,把捐銀再念一遍,道:“百姓捐款,共計18萬兩。”

京城有多少人?

四十萬!

百姓捐款多少?

十八萬!

孝武帝合上驚詫下睜開的雙眼,擺手示意高福接著念。

高福飛快朝葉景天看了眼,實現盯回奏摺,接著念,“京官捐款八萬,外放官員七萬,京裡京外商戶捐款五萬。”

高福唸完,把奏摺放下,眉眼帶笑的道:“奴才記得大將軍帶頭捐了二十萬銀,這裡裡外外加起來……”

他驚喜,“四十八萬!”

“官員們加起來還沒老百姓捐的多!”

孝武帝從須彌座上下來,不叫太監扶,揹著手在道場裡慢慢走,“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個齷齪官兒心裡有一點朝廷,都不會只捐那麼一丁點銀子!真叫朕心寒。太子!”

在旁邊聽著的太子忙道:“兒臣在。”

“那些個官兒怎麼回事兒?老百姓都懂火銃乃國之重器,紛紛出銀捐助,他們不懂?”

“道理兒子都講過,”太子拿出手絹擦腦門上的汗,邊道,“許多官員們都靠借銀過日,這還是擠出來的,實在沒有多的。兒子也不敢相逼。”

孝武帝扭過身子朝葉景天看:“老百姓捐的銀子都是逼出來的?”

葉景天欠欠身,道:“不敢。天子腳下,百姓富餘,又有拳拳愛國之心,何須逼迫?他們三五十文,人多力量大……”

太子說的是事實。他心說老百姓有多少人,當官的才多少人?古往今來,給朝廷捐款,頭一遭,記在史書上後人看了,只會笑話。

靜等葉景天話畢,太子才不涼不熱道,“一杆火銃造價三十兩,用個千兒百發的就要報廢,是個燒錢玩意兒,光靠捐款,能行?”

不行不造了?

葉景天心裡吐槽,嘴上說,“太子說的是。臣這會兒只是就盡點力。”

做臣子的都盡了點力,做太子的做了啥?

太子又擦擦汗,“還得皇上拿主意。”

孝武帝扭過頭,道,“朕決定消減兵力,”說罷,特意去看太子。

太子心一顫,歘的抬起頭問:“削誰的?”

“這個容後再議,”孝武帝撫撫膝上的袍擺,端起茶來,道:“捐款是好事,路子也多得是。”

太子心想削兵的事,心不在焉回答:“是。”沒聽出來孝武帝是在發問。

孝武帝只能斂了視線,轉而看向葉景天,喝著茶漫不經心的道:“朕聽說還搞了什麼招商。”

招商這事,跟搞得滿城風雨,誰不捐誰就是不愛國的捐款不一樣。招商全在私底下辦的,說白了就是將軍府在外地商人和京城商鋪間做牽線搭橋的中間人。用的全是面子。

這事葉景天刻意沒提,沒想到孝武帝也知道。

“是有招商的事,”葉景天避重就輕的解釋啥叫招商。

“這主意不錯,”孝武帝吹一吹有點熱氣兒的茶,“一個商戶三萬兩?”

“……是。”

葉景天臉色卡白,

太子這才回過神,驚道:“今兒個在大營外邊的商戶豈不是有十來家?”

葉景天硬著頭皮說沒有。

“收人家銀子,給人家辦事,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