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來自杜如晦的解答(第2/2頁)
章節報錯
弘農楊氏,楊素!
山東士族並非是單純指五姓七望,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個對門閥世家的統稱。
所謂五姓七望,那是魏孝文帝用來收買北地士族人心的計策。
從地圖上看,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其實都在大河周邊,也就是北地。
而在百年的南北分裂之中,魏孝文帝為了融合漢民,提出貴族門閥,劃分鮮卑貴族和漢家高門,兩者互相通婚。
崔氏、盧氏、王氏、李氏、鄭氏,都在河北或者幷州紮根生存,遭到北魏統治,想不答應都難。
於是,五姓七望的說法漸漸傳開。
但其實,除卻這七家,天下還有很多的望族門閥。比如弘農楊氏,河東薛氏,琅琊王氏,聞喜裴氏等等,他們的勢力一點不弱。
在幷州,素有‘北王南裴’的說法,聞喜裴氏一點不怵王氏。
前隋的太子之爭,山東士族贏了,關隴貴族輸了。
所以翻看史書,你會發現有一段時間,聞喜裴氏的裴矩和裴蘊居然同為宰相,這是何等煊赫。
關隴貴族也沒有坐以待斃,在楊廣拋棄關中,前往洛陽的時候,註定了關隴貴族的造反。
這一切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楊廣用山東士族對付關隴貴族,遷都洛陽,擺脫關中,逃離關隴貴族控制,間接讓關隴貴族下定決心,幹掉隋朝!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清楚,隋朝GG。
你不能說楊廣錯了,你只能說他鬥爭失敗了。
而現在,歷史重現。山東士族的太原王氏選擇太子李建成,他們再次開始押寶。
按照歷史,這次山東士族大敗。王氏一蹶不振,直到他們再次押寶李治,太原王氏出了一個王皇后,才再度雄起。
不知不覺,李智雲發現自己其實早已入局。
他聯想到竇氏親近李世民,心中一片冰冷。這些老狐狸,早就開始佈局下一代。
“為什麼?”李智雲又是一句自問。
杜如晦饒有深意道:“因為殿下,只是殿下,而太子,將來卻不是太子。薛參軍認為,殿下只能是殿下,只能是支援太子,或者其他人的殿下。”
李智雲全明白了,薛收的做法,基於一個原則。
那就是李智雲只能是楚王,他只能支援哥哥們,不能成為獨立的楚王。
從這一點上來說,薛收其實並沒有背叛李智雲,他只是在推動李智雲靠向李建成。
可是,李智雲可沒打算在將來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別人來決斷。尤其,他知道李建成會輸,而且自己未來妻子是楊氏的時候,那就更不可能順從他人。
這一點,薛收不明白。
李智雲深吸口氣,低聲道:“或許是我們想多了。”
杜如晦道:“儘管如此,大王也要謹慎行事,切不能受制於人。”
“你說得對。”李智雲道:“不能受制於人。”
過去許久,李智雲才重新平復內心。
“克明,你方才說,殿下只能是殿下。那你呢,跟著我會覺得委屈嗎?”
“殿下的做法和卑職剛剛說的,可有一些差距。”杜如晦一雙瞳孔看著李智雲,好似看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