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話又說回來,現在無憂不代表將來無憂,眼下襬在眼前的就是長安城到底要不要擴建。遷都可行是可行,可一來李智雲還沒有現在就遷都的打算,他在太極宮住著還算可以,而且他也沒有多大的虛榮心,要建立多麼繁華的宮殿。二來,關隴人肯定死活不同意,李智雲也不願意在剛剛處決南方世家這個當口再找關隴人麻煩。三來,遷都去哪裡呢?

首選肯定是洛陽,可問題是,洛陽皇宮確實是現成的,但問題是年久失修,要修繕一番,肯定是要時間的。而且一旦修繕,那就不是隨隨便便修繕,而是徹底修繕。因為一旦確定遷都,那肯定是要在洛陽定都幾十年乃至上百年,這不是開玩笑的。

這樣一來,君臣都糾結住了。

過了一會兒,李智雲說道:“這樣罷,先派人去將洛陽皇宮修繕一番,待將來,再考慮遷都的事情。”

修繕洛陽皇宮,算是一個備用選擇,等將來不得不遷都之時,直接去洛陽也沒那麼麻煩。而且,他也算是沒有點燃關隴人這個火藥桶爆炸,只是說‘將來’,這個將來是多久,那就得看皇帝心情了。

關隴人自然是很難接受這個選擇,可問題是他們也解決不了崔民幹提出的問題。而至於解決問題本身,也就是渭河工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沒看見剛剛孫伏伽提出要裁撤一部分工坊都遭到皇帝訓斥了麼。更關鍵的是,渭河工坊的利益,已經讓很多大臣不能放棄。

“遵旨。”群臣應聲。

豐水側畔。

李智雲帶著一群人便衣而來。

水流還算清澈,但問題是,黑色的汙穢也是越來越多,李智雲甚至還看見少許煤渣沉澱在河底。現在情況還算良好,可再過十幾年問題就會爆發,這不算危言聳聽。

“很麻煩啊。”杜如晦輕聲道:“陛下,雖然眼下還沒有什麼問題出現,但是據臣瞭解,那種煤炭似乎並不能食用,而且沾染上好像有呼吸方面疾病。”

“你怎麼知道的?”李智雲有些驚訝的問。

杜如晦解釋道:“臣是聽太醫們說的,前段時間,大學的幾位太醫曾經接觸過在工坊工作的幾位工匠,聽說,那些人都有些胸悶的情況發生。”

聞言,李智雲眸色凝重,最後說道:“是個問題,得重視。”

實際上,棉口罩已經被製造出來,並且投入使用,但這種病是積少成多造成,只能緩解,沒辦法根治。

眾人沿著河流走了一段,李智雲抱手,說道:“朕知道工坊的問題,但這是不可避免的,想必你們也看出來工坊的好處了。若想使大唐持續強盛,現在的犧牲是必須的。”

眾臣自然跟著點頭稱是。

遷都的事情,看似好像告一段落,但卻埋下一個引子,一個讓關隴人不安的引子。他們當然很想阻止皇帝遷都,但問題是他們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眼下,關隴人中已經失去老一輩那種智慧,在很多事情上,其實根本無法和李智雲抵抗。似獨孤懷恩、于志寧等人又無法團結起來,只能各自做著各自的打算。

當然,這個打算可不是強行硬來阻止皇帝遷都,因為他們已經失去抵抗的能力。

南方大案落下帷幕之後,朝廷又復歸平靜。不過這次事件的後續影響卻沒有完全消失。不論是對於誰來說,但凡遇上這種程度上的清理官場力度,都會下意識變成一個‘好人’,將自己的狐狸尾巴給收起來,沉寂一段時間。

事情發生在南方,但是北方的河東道,河北道等地官員,卻反而是最害怕的那一種。當他們認真工作的時候,呈遞給長安中樞的奏疏都多了許多。

沒辦法,真的怕。

殺人,流放,充邊,分家,無論那一條拿出來,都不是人能接受的。而他們可不覺得自己能和皇帝對抗,乖乖聽話才是正途。

帝國再度邁入發展之途。

政事堂。

太子李承昭今日旁聽,皇帝命人給他準備一張桌子,他的任務是看皇帝和相國們怎麼處理奏疏上的問題。換而言之,皇帝看完決定的奏疏,他也要再看一遍。時不時的,李智雲還會開口問他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