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遷都擴建這是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例行走訪民間現在是李承昭為數不多的放風時間,以前他更多的是印證父皇說的話,現在則是更多的從自身角度處罰去了解百姓,畢竟他現在是太子,身上的壓力很重。跟著父皇學習時間長了,他才能真正感受到走訪民間需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關中首善之地,自然是沒那麼多糟心的事情,就算是有,近段時間也會消失。原因嘛,自然是朝廷前段時間的大動作給那些人嚇壞了不少,生怕牽連到自己,連帶著這邊的治安都提高一個等級,時常能看見差役來回巡視。
這讓李承昭很是無語啊,他的目的可是瞭解最真實的民間,而不是差役注視下的民間。何況,他這張臉,現在已經被不少地方縣令官吏給記住了,再也不能悄悄摸摸的瞭解地方了。
而去別的地方,諸如河東道,河北道等地也不太現實,因為御史那邊可盯著他呢,只能下次找機會偷偷的溜過去,看看能不能再發現點什麼,增長自己閱歷。
偶爾,他也會羨慕其他兄弟姊妹,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直接躺平,整天泡在學校,然後放學就跑出去遊玩,或者是和三倆好友聚會飲酒什麼的。自從自己被冊立太子之後,身份地位徒然拔高到一個讓曾經的同學都得小心翼翼對待的情況,讓他失去不少東西。這也是成長的代價吧,他心裡是這麼想的。
行在地方,李承昭除卻腦門子上沒刻著‘太子’兩個字,其餘的一切隨行人員配置都是太子標準,甚至還有專門跟在他身邊,記錄他做那種事情的小宦官。嗯,這是為了防止皇室血脈流傳出去。
但實際上,他到現在也沒找什麼女人,他的幾個哥哥倒是聽說快要訂婚了,而他身邊還沒有幾個女人。雖然母后曾經給他說過要納妾的事情,但是也警告過他,不許貪念溫柔鄉,現在一切都要以學習政務為重。除此之外,過幾年就可以逐步緩和下來。
他自己倒是對這方面沒什麼要求,只是平常心而已。曾經走訪關中諸州縣的時候,他也不是沒遇見那麼一兩個讓他感覺驚豔漂亮的女子,但是想了想,他覺得自己還是要剋制一二,順其自然吧。
在地方行走,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其中一條就是不可以擺出太子的招牌胡亂鬧事,以往他也鬧事,但多少不敢暴露自己身份。後來他學聰明瞭,直接冒充自己是觀國公家子侄,然後就很簡單了,楊恭仁慘遭地方御史彈劾教導子侄無方。
李智雲自然知道這是自家兒子披的馬甲,便感覺好笑,然後就將那些奏疏給壓了下去,因此也沒出過什麼亂子。至於楊恭仁,他巴不得太子用自己名號做事。
在太子偷跑出去之時,兩儀殿內也在召開一場小朝會。這場朝會的主要目的還是關於填補官員空缺的議題。這次長安有不少南方官員遭重,或貶職或殺頭或流放,空出來不少位置。
李智雲看著下面大臣吵來吵去,無聊的打哈欠,看起來非常的困頓。說實話,常年如一日的工作,沒有一日能放鬆,擱誰誰都覺得會困,誰都覺得想要休息。但是他不能休息,他是皇帝。
“吵完了?”
看著下面漸漸熄聲的群臣,李智雲淡淡的開口說一句,而後給杜如晦一個眼色。後者立即會意,起身將政事堂的決定公佈與眾。填補官員的空缺,自然不可能由下面人決定,只能讓皇帝決定。
分蛋糕這種事情,李智雲早已熟練無比,給關隴人山東士族分的非常公平,雙方都能接受。待杜如晦說完後,群臣紛紛喜笑顏開的接受皇帝旨意,表示一切聽從朝廷安排。
“還有什麼事情麼?”李智雲問。
這個時候,大多數臣子都是沒什麼事情的,因為大家今天的目的是為了分蛋糕。現在皇帝已經給他們分好,大家都沒意見,那還能有什麼事情呢,早點回家安排子弟入仕才是要緊事。
薛收道:“陛下,臣有奏。”
“講。”
“是。”薛收緩緩道:“自先帝定都長安以來,關中越發興旺繁盛,百姓日益增多,除卻原本的關中百姓,現在還有不少商賈之流常常出入長安,而長安城,有些狹小,已經不足以為都城。”
薛收,你什麼意思?
關隴人紛紛瞪大眼睛,你想鼓動皇帝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