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盛世繁華(八)(第2/5頁)
章節報錯
李承昭的兒子,太子李軒轅也三十多歲了。而李軒轅的兒子李堯舜也有八九歲了。
嗯,李智雲都見到他重孫子了。李軒轅這個名字,李智雲親自給孫子取的,李軒轅本不叫這個名字,後來透過李智雲考察,李智雲親自冊封他為皇太孫,然後賜名李軒轅。
李智雲不怕名字大,孫子扛不住,因為他將來會是帝國的第四位皇帝,他能扛得住!
而重孫子李堯舜這個名字也是李智雲給起的,因為這小子和李承昭小時候是真他娘像啊,一樣的聰明,一樣的張揚,他和楊皇后都喜歡這個重孫子。
話說李承昭登基之後,便改年號為宣武。延續四十八年的貞觀年號,終於迎來它的落幕。但,誰也無法忘懷,誰也不能忘記,這個年號在全世界的可怕影響力。
貞觀大帝的影響力!
宣武這個年號,意思很明顯,我要打人了。
李承昭在位期間,完全延續貞觀皇帝的作風,對內重拳毆打那些勳貴世家。對外,到處殺人放火。其實,到宣武皇帝在位之時,帝國內部的世家已經徹底落寞。因為大部分世家要麼去極西發展,要麼就是前往海外,帝國內部的世家都是小貓三兩隻。
儘管如此,宣武皇帝也沒大意,抓到就殺。對外,宣武皇帝的主攻方向有兩個,其一是南方,其二是倭島那些造反的土著。當然,還有西邊,分封出去的兄弟們的後代。
宣武皇帝聰明啊,看著兄弟們把粟特那邊經營的很好,到處都是唐人之後,果斷挑事去佔領土地。那邊幾個兄弟後人早就罵娘了,李智雲還活著的,在那邊的兒子大罵老四不要臉,兄弟碗裡這點東西伱踏馬也惦記,你還是不是人。
宣武皇帝到底還是要臉的,後來就沒鬧了,畢竟老父親還在太原養老呢,這時候不能和兄弟們撕破臉。後面,他又重點經營吐蕃。
吐蕃那一塊,貞觀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徹底打下來了,不過一直都經營的很慢。
高原氣候嘛,理解一下。
宣武皇帝在位十八年,七十歲退位當太上皇了,沒辦法,李承昭感覺自己年紀太大,精力不濟,扛不住。而這個時候,將近九十歲的老皇帝李智雲還活著,只不過已經快嗝屁了而已。
所以,在宣武皇帝變成太上皇之後,李智雲榮獲曠古絕今的唯一封號;太祖上皇。
說實話,為了考慮這個封號,新皇帝想了很久,差點沒糾結死。
最後想來想去,乾脆在太上皇中間加一個‘祖’好了,反正貞觀皇帝是他皇祖父。
太祖上皇,沒毛病。
大唐帝國的第四位皇帝,李軒轅。他和他的父皇宣武皇帝李承昭一樣,登基的時候五十多歲了。
他的年號是昭武。
是噠,昭武皇帝是個比他父皇,皇祖父,還要酷愛狂躁進攻的皇帝,他在位十二年,基本上每年都在打仗,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往北邊打,往南邊打,往西邊打,往海外打。反正,他張口閉口就是;我皇祖父怎麼怎麼,朕也要怎麼怎麼。
他學李智雲學上癮了屬於是。
然後,他死了,死於筋疲力盡。
昭武這個年號就跟有毒一樣,誰沾惹,誰傻逼。你不能說昭武皇帝一無是處,你也不能說他是個廢物,你只能說他不是個好皇帝。因為這人在位的時候,年年打仗,陸地地盤和海外地盤倒是擴張一倍還不止,可庫倉直接被他打空,耗子進入庫倉都能餓哭。
他留下一堆爛攤子丟給他的太子,也就是帝國第五位皇帝,那位在民間傳言是貞觀皇帝隔了兩代欽點的繼承人,李堯舜。
李堯舜登基的時候終於和昭武皇帝,宣武皇帝不一樣了,他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登基之後,李堯舜改年號玄龍。玄,即黑,黑龍。大唐帝國的黑龍旗插遍九州四海。
他才是真正學到貞觀皇帝的人,玄龍皇帝登基之後全面收拾昭武皇帝留下的爛攤子,僅用五年時間便讓快速下滑的帝國止住頹勢,而後玄龍皇帝一番合縱連橫,將朝中各種利益集團打的四分五裂,之後在帝國疆域之內重新丈量所有田畝,無償分配百姓,全面屠殺當地豪強,有序安排移民。帝國經濟,在玄龍皇帝的治理下快速回復。
民心,就這樣再度依附老李家。
玄龍皇帝剛登基那會兒,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貞觀皇帝,宣武皇帝,兩代皇帝留下的財帛,居然被昭武皇帝一個人打光了,他是怎麼做到的?
真的,玄龍皇帝想不到自己父皇到底是怎麼敗家的。
玄龍皇帝在帝國內部清田,大力推行攤丁入畝,是繼貞觀皇帝之後,力度最大的一次。這中間,隔了將近七十多年。而屠殺豪強算是老李家的皇帝的保留技能,基本上每個都會,每個都喜歡用。
基本上,上一個時代的人都死光了,不過,看史書的人都認為玄龍皇帝真的和貞觀皇帝很相似啊。
相似嗎?
不,玄龍皇帝只想說,其實,我只是把我太爺爺留給我的理論書籍全部消化了而已。
在帝國穩定之後,中興開始了,十五年後,帝國全面恢復到宣武皇帝時期的興盛。但是玄龍皇帝覺得還不夠,他還想繼續,他想做到和貞觀皇帝一樣好。
可惜,這個時候帝國的攤子更大了。
因為蒸汽機誕生了。
一百多年的發展,工業終於在理論知識牢固的情況下迎來巨大的爆發時期。
貞觀皇帝、宣武皇帝、昭武皇帝,這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各個時代能工巧匠留下的各種機械圖紙,在蒸汽機響徹天際的時候,終於被玄龍皇帝從長安太極宮密室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