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這是禮部送來參與科舉考試計程車子名單。”高良忠奉上名冊,走到一邊躬身侍候。

李智雲開啟名冊觀看。

名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直薦士子,另一部分是從州考中脫穎而出計程車子。

看著看著,李智雲眉毛蹙起。

此番長安大考,人數較之第一次,自然是更多的。第一次人數不到百人,這一次卻突破三百餘人。只不過,這三百餘人的出身之地範圍相當集中。

首先是關中,其次是中原、河東、再次是河北。來自南方計程車子寥寥無幾,只有一個是來自江南道蘇州。這個人,李智雲還沒聽過。

這份名單的背後,代表著南方士子對長安大考的不屑,亦或者是地方世家對科舉考試的不屑。這令李智雲相當的不爽,甚至是有點噁心。

他和隋煬帝可不一樣,將北方人不當讓人,將南方人當寶。

“傳納言陳叔達。”

“是。”

須臾,陳叔達自政事堂而來,拜見皇帝。

“陳卿且看看這份名單。”

“是。”

陳叔達一時間捉摸不透皇帝意思,老老實實從高良忠手上接過名單觀看。

看完後,整個人臉色黑了下去。

這上面來自南方計程車子竟如此之少,這簡直離譜。

“陳卿啊。”

“臣在。”

李智雲道:“朕雖然沒有如何優待南方士民,可貌似也沒有如何得罪他們吧,為何此番他們如此瞧不起朕呢?”

陳叔達嚥了咽口水,儘量解釋道:“啟稟陛下,山高路遠,許是南方士子趕來長安不易。況且,朝廷宣佈大考時間較為急促,訊息一時之間還沒傳到那邊吧。”

這說辭,他自己都不信。主要是皇帝陛下早就定下規矩,長安大考三年一次,地方的縣考和州考制度也在陸續建立,南方那邊不可能會不知道內幕訊息。

何況,朝中不缺南方官員。

李智雲也沒追著陳叔達緊咬不放,而是道:“既然如此,朕就不多言了,陳相回去吧。”

聞言,陳叔達嘴唇嗡動,但卻沒說什麼,躬身告辭。

離開甘露殿,陳叔達臉上湧現一抹失望。長安大考訊息,他早已命人告知南方諸多世家,可此番卻仍然沒人前來參與,這不是不給他面子,這是不給皇帝面子。

事情大條了。

作為相國,他深知當今皇帝性格,吃軟不吃硬。你不給皇帝面子,那就是要和皇帝對著幹。以這位皇帝雷厲風行的行事手段,南方以後只怕要動盪了。

另一邊,李智雲掃了一眼直薦士子名單上的‘馬周’以及‘上官儀’兩人,沒有多想。

這二人在歷史上雖然才智之名,但是眼下還有沒有,李智雲可不敢保證。

畢竟,上官儀都因為他的出現,命運軌跡改變,在海上走了一趟回來。

馬周人生又是如何,誰也不知道。

他們有沒有才,不取決於歷史,而取決於這次大考結果。

除此之外,最讓他在意的,莫過於南方的事情了。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