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吐蕃犯邊烏海對峙(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宮。
此時已經是深夜,帷幔後是燈明火燭,一道人影淺淺地被對映在帷幔上。自渭河工坊回來後,李承昭左右睡不著,讀書也是無心,乾脆取出兒時的小車玩具。
小車是用木頭做成,輪子也是木頭。除卻小車,還有配套的木製軌道。說實話,他小時候真不知道這種軌道是什麼,直到後來他跟著父皇坐了一次軌道馬車才明白。
而那時,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父皇的偉大,十幾年前便準備好了今日的事情。換而言之,父皇在十幾年前就準備大規模的在關中鋪設軌道馬車,而不是什麼心血來潮。
更恐怖的是,十幾年前,突厥還在。李承昭有時候甚至想過,父皇是不是在十幾年前就制定好了幾十年後的大唐發展計劃。否則何以解釋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何以解釋快捷便利的軌道馬車呢。
這背後寓意著什麼,令李承昭每一次想到都是汗水淋漓。簡單而言,想要鋪設這樣的道路,必須大規模啟動民夫。可是十幾年前的時候,還是隋末亂世,百姓元氣大傷,如何還能壓榨百姓?
而在那個時候,突厥強大,邊患四起,又如何還能安心發展內政呢?
除非,從一開始,父皇就計劃好了一切,滅突厥,取突厥之民服勞役。
否則,李承昭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可關鍵的問題是,父皇在當時是怎麼篤定一定能滅掉突厥的呢?
這一點,他想不通。想來想去,他只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父皇的自信。除了這個,其他的他想不到。
啪嗒!
幾節玩具車廂底下有活釦,可以扣在一起。將車頭和幾節車廂連線好,然後再將玩具木製軌道鋪成一個圓。
“缺了一角?”他看見少了一塊軌道,上面還有破損,立即明白是耗子幹得好事。
“算了。”
他將小車放在軌道上。車輪和軌道一凹一凸,很容易契合,還不會脫軌。當然,指的是這個小玩具。
輕輕拉著車頭,後面的車廂跟著一起前進。小時候玩這個玩具,他只是覺得新奇,因為它和小馬車什麼的完全不一樣。在得知那個蒸汽機的存在後,他現在可不是覺得新奇,而是充滿期待。
如果,蒸汽機真的能造出來,安裝在車頭,靠著那股力量,或許真的有可能做到父皇說的那樣。
“神奇啊。”他輕輕捏著車頭,若有所思的說。
他現在算是真正明白,父皇為何素來重用工匠,還下旨不準歧視匠人,原來這等機關,若是運用得到,確實會改變太多東西。
想到這裡,他已做好打算,一定要跟著父皇好好了解這方面的大學問。
李智雲要寫書,書的名字很簡單的定為《科學》。之所以這麼命名,那是因為他腦子裡面的知識很零碎,不成系統。他打算一邊寫實際造物,一邊在後面補充相關理論。這樣的話,能幫助他記起一些東西。
比如涉及蒸汽機的內容,他會在紙上畫出示意圖,然後給各個零件部位做註釋。比如這個東西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它應該造多大多長,它的材料最好是什麼,它應該如何製造等等。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方便理順思路。這麼多年了,他好多東西都記得很模糊。乾脆直接放棄理論,從現實下手。造什麼東西出來,就儘量找到相關理論補充。
這樣的話,將來這本書一旦公開發售,說不定能讓看得懂的人學到一些東西,然後脫穎而出。
閉門造車不可取,更不能將這本書束之高閣,否則他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將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