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熱鬧歡騰的氣象之中,大唐告別貞觀十年,進入貞觀十一年。回顧去年的休養生息,再看看今年飽和的各地糧倉,皇帝露出一絲滿意笑容。事實證明,民富國強。若民倦怠,則國益弱。隋末亂世的創傷,經過李智雲十幾年的勵精圖治,現在完全可以說一句,全部都已撫平。

最直觀的現象,無異於鬥米十五文這樣的事實。

糧價高低,最能感受到百姓過得如何。眼下大唐糧價最高的地方是遼東道,鬥米六十文,至於原本其他道,基本上都維持在二十文到三十文的差價之間。

時有官員大呼;盛世至矣!

盛世早已至,只是尸位素餐之輩很少感受得到。他們也不仔細想想看,若非盛世,他們豈能過得如此舒坦。

正月,長安東市。

“夫人慢點,慢點!”薛禮拎著十幾只禮盒,跟在永寧身後逛著繁華昌盛的市場。

他們倆已經成婚了,目前住在公主府。

薛禮倒是不覺得自己是倒插門,多少人想倒插門都沒有這機會。

比如,那位天天在大學裡面陪著晉陽殿下的某秦家小子。

說起秦懷玉,薛禮就忍不住想笑,不過他沒笑,因為他現在沒工夫笑。

“快來,瞧瞧這支簪子。”永寧對著薛禮招手。

“來了。”薛禮將禮盒交給身後的公主侍衛,快步走到永寧公主身邊,打量著她手上的簪子。

“這只是桐簪。”他說。

永寧點點頭,“瞧著樣式不錯,待尋個工匠,打造一支金的。”

永寧可是小富婆,皇帝和韋貴妃在她出嫁的時候,暗自塞給她不少錢,還給她幾家店鋪,讓她揮霍。

公主出嫁,都有禮制,嫁妝多少,朝廷都有規定。明著不能塞錢給公主,皇帝和貴妃就私下裡塞錢。總之,不會委屈女兒。

“咦?”薛禮眼尖,忽然瞧見人群中有一個熟悉的人影。

“怎麼了?”

“你看看,那是不是慶王殿下。”

聞言,永寧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看見李承烈停留在一家店鋪門前。

“他今日怎麼出來了,不是留在宮裡陪著母妃嗎?”永寧有些納悶的說。

“走,過去瞧瞧。”永寧拉著薛禮走過去。

此刻,一身普通人裝束的李承烈看著首飾店鋪,有些遲疑腳步。

“三郎。”

聽見聲音,李承烈回頭,瞧見永寧和薛禮。

“阿姊,仁貴。”

“殿下。”

雙方見禮,李承烈小聲道:“我是隨便出來看看的,你們喚我三郎就好。”

永寧問道:“你不在家裡陪著阿孃,怎麼出來了?”

李承烈苦笑道:“別提了。”

“必須提!”永寧瞪著他。

李承烈:“.”

三元酒肆。

幾個人在二樓雅間休息,李承烈說起自己為什麼要出來閒逛。

“婚配?”永寧眨眨眼。

“對。”李承烈喝口茶,嘆道:“父皇和皇后娘娘說,我們幾兄弟都要準備自己的終生大事。如果沒有心儀人選,皇后娘娘會給我們安排。”

“也好,伱早日完婚才算是成長了。”永寧若有所思的說。

李承烈無語道:“可我根本沒想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