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人與人之間悲歡並不相同(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房玄齡說完自己對秋收的建議後,杜如晦帶有鼓掌,眾人反響十分熱烈。
房玄齡摸摸鬍鬚,笑呵呵的接受歡迎。
“陛下,臣亦有補充。”陳叔達說。
“陳相請說。”
“是。”
緊跟著,陳叔達開始引經據典,慷慨陳詞,聽的兩位新羅使者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金大承面色古怪,這些大唐大臣,明明就很文明,怎麼可能當著皇帝的面打起來,金大佑這廝敢騙我?
金大佑也是一臉懵逼,不過,他懵的不是大唐群臣為什麼不打起來,而是因為秋收之事。
不就是收糧食嘛,有必要扯東扯西扯了一大堆廢話?
他不理解,很不理解。
難道說,唐帝國的臣子們都是這些盡說廢話的人?
不對啊,他們那天互毆的時候,說的就很簡短幹練。
“你不是說唐臣很衝動嗎,我為什麼沒看出來?”金大承不滿的小聲問他。
金大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眼睛又不瞎,那次大唐群臣互毆的事情他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誰知道今天怎麼回事。
其實,金大佑自己可能也沒想到,他的猜測有一部分是正確的。
秋收雖然是大事,但是根本沒必要特地拿出來討論,尤其是貞觀八年沒什麼災害,在四方昇平,水土無礙的情況下。基本上,這種豐收年份,大唐群臣朝議內容都是猜測今年能收多少糧食。
至於其他的,基本都是說漂亮話而已。
這一說,就是一個多時辰,終於定下秋收的計劃。
有什麼計劃呢?
屁也沒有,說白了還是按照以往的規矩辦事,有什麼可商議的。
金大佑和金大承在這一項決議透過之後,立刻提振精神,準備請求皇帝陛下發兵援救新羅。
“陛下!”刑部尚書蘇世長出列。
看著那位唐臣搶在自己前面走出來,金大承張張嘴,又默默將伸出去的腳收了回來。
他不敢搶話。
那位唐臣說了什麼,金大承完全沒聽清,他只知道,接下來又是長達半個時辰的辯論,以及群臣的鼓掌聲響徹不絕。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直到上午大朝結束,金大承和金大佑都沒機會奏事,只能看著唐朝君臣說話。
午休在廊下用餐時,金大佑和金大承都沒心情說話,也沒什麼胃口品嚐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