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御史在谷、陝、洛、鄭、汝、許、懷等州大肆抓捕地方地主,已經引起人心惶惶,臣恐持續下去,社稷不穩,還請陛下召回御史,但有要事,應當群臣商議,而後再定。」

「是社稷不穩,還是楊相覺得不穩?」李智雲歪著頭,面帶一絲笑容。

只是那笑容,在楊恭仁看來,異常的冰冷。

「臣絕無此意!」楊恭仁身子躬的幅度更大,說道:「陛下若是覺得臣不可用,臣請辭!」

威脅?

李智雲呵呵一笑,「好啊,楊相勞苦功高,朕不能不體恤一二。」

楊恭仁:「???」

其餘五相:「!

!」

「來人。」

「奴婢在。」高良忠上前。

李智雲道:「傳朕旨意,允准楊相請辭,加封上柱國,司空。賞金五百兩,綢緞千匹。」

「遵旨。」

皇帝說完後,六人全部傻眼。這種明顯虛偽的請辭,皇帝難道不應該拒絕嗎?

怎麼答應的這麼痛快?

「陛下三思!」杜如晦連忙勸諫。

溫彥博出列拱手道:「陛下,楊相為國為民,從無二心,還請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緊跟著,陳叔達、薛收、李靖三人也紛紛勸諫皇帝三思。

李智雲搖搖頭,看向已經傻眼的楊恭仁。

「朕不是三思,朕已經九思了。」李智雲憐憫的看了一樣楊恭仁,說道:「楊相,你要好自為之。」

說完,皇帝走了,剩下六個人在政事堂面面相覷。

陳叔達忍不住問道:「楊相,究竟發生何事了?」

他只知道洛州和鄭州湧入大量百姓,御史奉旨在中原州縣四處查桉抓人,現如今大理寺牢獄已經關押了近兩千人,全都是地方的地主及其家卷,還有州縣官吏。

他原以為是這些州縣官吏刻待百姓,方才使得大量百姓四處流竄,社稷不穩。但是從皇帝的態度來看,很顯然不是這樣。

因為發生這種事情,責任在地方官吏,何以會牽扯政事堂相國。

除非,楊恭仁有插手!

楊恭仁自己也是一臉懵逼,他請辭,只是順口說說而已。一般的發展態勢都是,自己請辭,然後皇帝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之後再探討解決方案。

為什麼這次皇帝不按常理出牌。

難道真有什麼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