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大唐的三路兵馬,蘇烈那一路為虛,李大亮和徐世績那一路雖然是實,但是當他們打敗吐谷渾第一波兵力,向著伏俟城挺進的時候,他們就會變成誘餌。

道理很簡單,伏允沒道理放著這樣的威脅不管去懷疑唐軍還有沒有其他的兵馬。

此時,真正的殺招才會出現。

那便是李靖這一路。

而要體現殺招的威力,則必要做到出其不意,直接兵臨城下。故而大召王和海珠王兩大名王,最好能夠收服。如此一來,他們便能順利摸到伏俟城下,發動進攻。

至於有沒有信心勸降大召王和海珠王,李靖有七成把握。主要是那些唐商的訊息,以及他對大召王和海珠王二人的心理判斷。

羅士信沉吟道:“若要徹底滅亡吐谷渾,那慕容順日後要如何處置?”

“這不是我們該考慮的。”李靖教誨道:“為將者,破城滅國斬殺敵酋,方是我們應該思考之事。你所考慮的,是宰臣們的事情。”

“是。”羅士信受教,跟著嘆道:“非我多言,只是吐谷渾有些歷史,若要復以草原舊事,彈壓此地,只怕事與願違。”

“這樣麼。”李靖微微頷首,說道:“若你真的擔心,不妨將你的想法寫成奏疏,上呈皇帝陛下。”

“是。”

大非川,赤水城。

大召王與海珠王率兵駐紮在此。

李靖考慮的要比敵人自己考慮的更加深遠,他覺得大召王和海珠王會將自己的兵馬隱藏起來,時時刻刻威脅曼頭城,讓慕容順投鼠忌器不敢擅動。

但實際上,大召王和海珠王根本沒這麼想過。

誰贏他們幫誰。

在慕容順收到大慈王和慕容孝雋二人慘敗的訊息後,大召王和海珠王也得到了訊息。

而且,伏允還要求他們立即率軍前往牛心堆方向阻攔唐軍。

對此事,他們反應很一致,不管不問!

“梁屈蔥真的老了。”

堂內,大召王唏噓道:“八萬大軍戰敗,十不存一,便是我們能夠趕到戰場,那也於事無補。”

“是啊。”海珠王澹定道:“辛虧我們有先見之明,沒有去趟渾水。否則,只怕我們也要戰死。”

如果說從前他們對唐軍的戰鬥力只停留在傳聞之中,那麼現在則變成了實際感受。

唐朝,不能招惹。

“我們什麼時候去接觸慕容順?”大召王問。

海珠王道:“要快,否則等伏俟城被唐軍攻破,我們再和慕容順達成和解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正在倆人商量之時,親衛來報,孫波小王拜訪。

倆人對視一眼,連忙下令請他進來。

雙方見面,略微寒暄便步入正題。

“我也不瞞你們,大寧王讓我作為使者來見你們,是為了勸你們迷途知返,只要支援大寧王繼承可汗大位,你們仍舊統轄你們自己的屬地奴隸,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孫波小王說道。

“唐帝支援大寧王?”海珠王問。

孫波小王一笑,“這是自然。”

得到這個訊息,倆人一陣心安。

孫波小王接著道:“想必你們也收到訊息,大慈王已經在蒙谷戰敗,而今伏俟城已經危如累卵,大寧王欲重振吐谷渾國威,就看你們願不願意追隨了。”

“我們是吐谷渾人,自然願意,只是有一點,你如何保證唐帝會支援大寧王繼位?”海珠王問。

孫波小王反問道:“不支援大寧王,難道唐帝要自己統治我們吐谷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