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自知之明的臣子,李靖一直很低調,哪怕皇帝提拔他做兵部侍郎,但李靖還是很低調,低調到,你在朝堂上不注意,都不一定能知道有個叫李靖的。

而一直讓李靖奇怪的是, 皇帝貌似特別的注意他。

兵部侍郎這個職位,作為兵部的二把手,李靖坐的其實不是很舒服,因為他覺得,以當今皇帝對兵權的看重,怎麼也會把兵部控制在自己手裡才對。

比如,兵部尚書是趙慈景, 皇帝的姊夫, 名義上的兵部一把手,但實際上卻是皇帝擺在兵部的泥菩薩。

而自己呢?

不是皇帝潛邸出身,這個實權職位,怎麼也輪不到自己才對,可皇帝偏偏就讓他做兵部侍郎了。

白石臺階之上,皇帝迎風而立,長袖隨風鼓動,身姿頎長挺拔。

“臣李靖,參見陛下。”

“免禮。”

李智雲轉身,扶起他,問道:“李卿啊,你知道,朕找你是為了什麼嗎?”

李靖微微思忖, 回答道:“突厥。”

“不錯。”李智雲讚許的點點頭,言道:“在朕心中,此次征討突厥已是定局。”

李靖沒有問皇帝為什麼剛剛不在眾臣面前宣佈,只是沉默的等待著皇帝的下一句話。

不多時,李智雲言道:“經過三載生聚,關中各倉都已飽和,朕算過,此番若擊突厥,可用糧草八十萬石,兵四十五萬,戰馬二十萬匹,將千員,甲冑四萬八千餘件......”

聽著皇帝一件件一樁樁的給自己細數戰爭物資,李靖的心,不自覺的跳動起來。

皇帝這哪是什麼臨時起意,這分明是早有預謀。

在這龐大的物資之中,糧草是最充裕的,李智雲透過各種手段,如推進農具和土化肥,種植早稻、冬麥,以及從私庫拿錢購糧,早已儲存了百萬石糧食。

而兵馬則直接從關內各折衝府抽取,別說四十五萬,強行聚兵, 八十萬都有。不過李智雲沒有這麼做,因為這樣一來, 今年的春耕就算徹底報廢了。

戰馬則是從河套、隴西等地運送過來的新馬,都是剛剛成年不久的年輕壯馬。

甲冑方面,有兩萬五千套是輕板甲,剩餘的兩萬套則是原本要淘汰的披甲。如果強行蒐集,應該能聚集五萬套。

其實按照李智雲原本的構想,應該要十萬套輕板甲才行,但是時間不等人。

說完後,李智雲問道:“藥師以為,如此準備,能敵突厥否?”

李靖思量片刻,簡短的回答道:“能!”

“好!”

李智雲大喜,旋即又道:“藥師,朕欲以你為主將,剿滅突厥,你以為如何?”

聞言,李靖一楞。

“陛下,下官何德何能,擔此重任,還請陛下三思。”

他心裡面奇怪的很,這樣重要的事情,數十萬大軍,難道皇帝不應該交給絕對的心腹統帥嗎?

如秦瓊、尉遲恭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