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速度,要比蘇世長來到焉耆速度快一些,主要是因為泥孰特地派遣一隊兵馬護送,一路上十分安全。

半個月後,蘇世長重新來到高昌,便聽到一個訊息,伊吾國已於十日前被滅,其國王自焚而死,宗室王族,盡為唐騎所擄,準備押往長安。

得知訊息,蘇世長倒是沒怎麼驚訝,只是覺得蘇烈此人,不愧是皇帝陛下看重,派來西域主事的軍將,果然有一番才能。

只是見到蘇烈的時候,他顯得相當鬱悶。

室內。

“滅國之功,蘇將軍為何不高興?”蘇世長有些好奇。

“蘇公啊,你是不知道有多簡單,我不過是耍了個心思,佯裝詐敗,伊吾兵馬便窮追不捨,我趁此機會,率軍攻城,不下一個時辰便拿下伊吾,簡直太過簡單。”蘇烈感覺十分無趣。

這算是他第一次獨立滅一國,總感覺太簡單,不怎麼真實。為這次戰爭,他可著實準備了一番,單是備用計劃便有三套,結果略施小計便拿下伊吾,著實無趣。

“你呀,得了便宜還賣乖,不說陛下要怎麼賞賜你,便是史書之上,你蘇定方,將來也能記上一筆滅國風采。”說到這裡,蘇世長捏著嗓子,愉悅道:“貞觀五年,帝遣蘇烈鎮高昌,同年九月,時伊吾不尊上國,帝命蘇烈伐之,須臾滅國,擄其王族。”

聞言,蘇烈哈哈大笑。

“蘇公這是調侃末將呢。”

“非也,乃是為蘇將軍慶賀。”蘇世長由衷道:“西域番邦,地處偏遠,帝國難免鞭長莫及,困於前些年災害,始終不得進展,而今蘇將軍復得前朝疆土,實乃快事。”

“都是陛下功德,我不過是微末之功,實不敢居功。”蘇烈謙遜的說。

他這點功勞,說出去很有面子,但在帝國內部武將之中,著實算不上什麼。

蘇世長對其謙遜之心,多有好感,當下也是說些好聽之言。

倆人閒聊幾個時辰,隔日,蘇世長便向蘇烈告辭,踏上返回長安之路。

十月,蘇世長迴歸長安,將泥孰的答覆告知皇帝。

政事堂。

“由此可見,泥孰此刻,並不敢觸怒我朝,偏幫吐谷渾。”楊恭仁得意道。

他當初就說西突厥困於內戰,不敢插手,現在果然如此。

薛收道:“若非西突厥內亂,泥孰必然是要橫插一腳。達延芒結波不滿我朝,其主要勢力便是在鄯善城,若泥孰沒有被咥力絆住手腳,他可不會如此痛快的答應。

而且,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蠻夷者,無信也。”

楊恭仁一頓,心有不快,不過卻並未反駁。

李智雲現在是越發沉穩,聽見泥孰的答覆也並未顯得有多高興或者是慶幸。他所奉行的,永遠是實力為王,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不是他的作風。

“信國公已滅伊吾,朕欲置伊州,由信公國暫代伊州總管一職,諸位愛卿覺得呢?”

“臣等為陛下賀!”幾位相國紛紛起身恭喜皇帝。

李叔良暗自心想,皇帝未免也太穩重了些,滅國之功,竟也如此平靜,放在後面才說。

其實並非是李智雲平靜,而是他習慣了。這些年,大唐北拓草原諸地,滅突厥、滅回鶻、滅吐谷渾、滅契丹等等部族,早已讓他習慣這種事情。

現在能讓他高興的事情很少,或許蒸汽機研發出來,他會手舞足蹈的狂笑。

至於滅國?

那不是應該的?

而後,政事堂統一意見,獎賞蘇烈,加封虛職,賞賜金銀綢緞,又全員透過對蘇烈的任命。

隨著訊息傳開,大唐臣民奔走相告。

武德殿。

李靖慢吞吞的脫下鞋履,在內侍引領下,步入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