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

一陣水聲傳來,大臣們紛紛停下爭論看過去,便見得一條鮮活的魚兒活蹦亂跳的落在地上。

“今日手氣不錯。”李智雲收回魚竿,笑眯眯的說。

大臣們自然是跟著拍兩聲馬屁。

皇帝道:“吳國公。”

“臣在。”

“這條魚,朕送給你了。”

“那臣可有口福了。”尉遲恭嘿嘿一笑。

“關於西域的事情,朕是這麼考慮的。眼下不論動兵與否,都不合適。是故,朕以為,應當先保住高昌,而後再言其他。”

“陛下的意思是?”薛收不解。

“派兵進駐高昌。”

大臣們面面相覷,旋即一人忍不住道:“陛下,若是直接派兵進駐高昌,先不說高昌王是否願意,若是訊息一旦走漏,西突厥那邊只怕也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打鼓的不要,悄悄的進村。”李智雲扭扭脖子,“一年時間,再給朕一年,便足矣不懼。”

一年麼。

大臣們心裡默默思忖,如果大唐真的能再發展一年,到時候動兵也不是不可以。

而今大唐有草原能吸血,恢復速度快的驚人。

“臣覺得可行。”薛收先是肯定,緊跟著問道:“不知道陛下準備讓誰去高昌?”

“蘇烈。”

在李智雲心裡,沒人比蘇烈更合適,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還有足夠的謀略,足以應付高昌。更何況,歷史上西突厥就是他滅的。

似尉遲恭、秦瓊等人,功勞已經足夠大了,到了留在長安陪著他一起享福的時候。年輕的一代的將領也需要歷練的機會,可不能讓老一代將領把功勞全佔了。

倒不是說李智雲開始忌憚尉遲恭等人,而是他真心為尉遲恭等人著想。

滅草原,滅頡利,已是大功,剩下的,他們可不能再參與。否則到時候,很多事情,都會出現變故。

當皇帝,便是如此,哪怕再怎麼相信自己的老兄弟們,他也必須做好防範。

因為,歷史上的教訓實在太多了。

“陛下,末將請纓。”尉遲恭不理解的皇帝的做法,當即抱拳懇請道:“末將尚能戰,願為陛下開疆拓土。”

“你呀,打了一輩子仗,就不願意享受享受麼。”李智雲拍拍他肩膀,“好歹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聞言,尉遲恭嘴唇動了動,然後悶悶道:“是。”

緊跟著,李智雲又道:“把你兒子好好培養出來,朕還等著看見年輕的敬德呢。”

剛剛出現的那一絲鬱悶,悄然消散,尉遲恭咧嘴道:“末將一定不讓陛下失望。”

李智雲微微失笑,心裡也是十分悵然。

在歷史上,尉遲恭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就被冷落,然後他就迷上了修仙,最後默默死去。

曾經李智雲不理解李世民為什麼不用這樣的猛將,後來他便明白了。

因為尉遲恭太猛了,親手斬死李元吉。

這擱誰誰不怕?

何況,這其中只怕也有一點帝王心術的意思。

李智雲現在做的,既有自己的考量,同時也希望尉遲恭等人能見好就收。

他們所立下的功勞,已經很大了。軍中的幾個山頭,都是這些老一輩的將領,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當然了,尉遲恭也不是笨蛋,歷史上他選擇修仙,其實也算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如同現在一樣,當皇帝說給年輕人一點機會,尉遲恭便知道,自己該選擇怎麼做。

而皇帝又說讓他好好培養兒子,令尉遲恭明白,皇帝並沒有對他心生不滿,而是期待他的兒子能成為大唐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