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盡為陛下所用(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見崔民幹走出來,李智雲面露回憶,他在武德年間就見過崔民幹一次,當時是在河北,打宇文化及和竇建德那會兒。後來崔民幹在地方任職,他也就沒怎麼見過。
不過崔民幹官做的還挺不錯,有點門道,對這個人,李智雲還是印象不錯的。
等崔民幹說完,李智雲就沒怎麼聽後面的官員怎麼說話了。因為他忽然想起來,這個崔民幹貌似是博陵崔氏的人。
清河崔氏高傲無比,到現在也不肯放族中優秀子弟出來,而博陵崔氏比較識相,雖然沒有跪舔大唐,但是很聽話的放一些子弟出來幫助朝廷治理地方。
崔民幹本人,更是當年先帝入關時候就投誠的。
帶投大哥啊!
待官員們說完後,李智雲看向人群中的崔民幹。
“崔卿。”
“臣在。”崔民乾麵色澹然的走出來,他對工部尚書的位子確實很心動,畢竟留在中樞,那自然是比待在地方高貴的多。但是呢,他也沒將這件事情當作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作為先帝的臣子,他已經被冷落太久了,久到他以為皇帝都忘記了他的存在。
李智雲感慨道:“朕記得,先帝當年攻入關中,撥亂反正,你是較早追隨先帝的。”
“是,臣自醴泉起兵響應先帝。”崔民幹回答。
“好啊,先帝常與朕言,崔公賢良,識大體,明大義,乃為國家干城也。”
“不敢當先帝之贊,臣惶恐。”崔民幹心中略微得意,面上依舊謙遜。
“呵呵。”李智雲笑了笑,沒有再接著說什麼。
工部尚書誰都想做,因此各方也都不服誰,說完各自理念,接下來比的就是誰人脈廣,誰贊同的人多。
政事堂的幾個相國是不會輕易下場的,六部尚書中的五部尚書也選擇作壁上觀,剩下的都是一些侍郎,少丞什麼的官員,在互相據理力爭。
吵了一會兒也沒什麼結果,李智雲宣佈散朝。
結束後,杜如晦和薛收走在一起。
“你說陛下到底屬意誰?”薛收問杜如晦。
杜如晦想了想,搖頭道:“陛下的想法,我真是猜測不到。在我看來,陛下應當是偏向蘇世長的吧。”
蘇世長怎麼也是陛下心腹,其餘的于志寧、王珪之流,可不是陛下的心腹。
“我也是這麼覺得,但總覺得陛下好像並沒有非要選蘇世長的意思。”薛收蹙眉,說道:“拖下去,事情會複雜的。”
“不會拖太久的。”杜如晦道:“陛下心中,怕是早有想法,在我看來,如今爭一部尚書之位,可比先帝那會兒和平多了。”
聞言,薛收咧嘴一笑,“那可不能比,現在誰敢跳出來,陛下一定會收拾誰。”
“說的也是。”
如杜如晦所言,李智雲確實有了想法。
之前他的想法是,如果沒人選,那就用蘇世長,反正這個人是他自己人,放去工部也沒問題。
可現在,他有了其他的選擇。
兩儀殿,偏室。
“臣崔民幹,拜見皇帝陛下,問陛下安。”
“坐吧。”
“謝陛下。”
待崔民乾坐下後,心中忍不住滴咕猜測,陛下在大朝會結束之後單獨召見自己,難不成是要和自己囑咐什麼?
還是說,討論工部尚書?
想到後者,崔民幹小心臟砰然跳動,那可是一部尚書,說不心動,騙自己都騙不過去。
可問題是,陛下真的會任命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