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案情告一段落(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東道的事情並沒有隱瞞很久,在高季輔和張士貴倆人先後抓獲涉案人員之後,李智雲便在兩儀殿的小朝上宣佈了此事。
與會人員,除卻高季輔和張士貴,還有六相、六部尚書、及各部侍郎、九寺正卿,以及一些三品高官。
在高季輔細數河東道發生的案情之後,李智雲臉色波瀾不驚,彷彿沒聽見一樣,顯得十分冷淡,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和皇帝親近的臣子們卻知道,當皇帝不生氣的時候,那就代表你沒救了。
如果皇帝生氣,甚至於暴怒,那還有挽救的機會。而現在皇帝一副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的樣子,很顯然是給這件事情蓋棺定論了。
即,不可能翻案。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事情,誰他孃的敢翻案,找死嗎?
“涉案的一干人等,明日全部處死,家中財產抄沒,其子嗣、雙親、手足,盡數流放。此外,涉及販賣唐人之罪者,永為奴籍。”李智雲用最平淡的語氣,說出最血腥的話。
大臣們沉默不語,不敢說半個不字。
緊跟著,高季輔道:“陛下,臣彈劾太原令薛德音放縱溫彥志兄弟違法亂紀。”
薛收目光落在高季輔身上,嘴唇動了動,卻什麼也沒說出來。太原發生這種事情,薛德音難辭其咎,便是高季輔不彈劾薛德音,別的御史也會彈劾。
陳叔達沉聲道:“陛下,太原令薛德音原為罪王之臣,陛下念其才華,委以重任,不想他竟絲毫不知感念陛下恩德,以至太原出現如此惡事,他難辭其咎,臣請陛下重懲!”
“臣附議。”殿中侍御史張玄素出列。
“臣附議。”又一位殿中侍御史張行成出列。
“臣也附議。”黃門侍郎韋挺出列。
緊跟著,給事中長孫無忌,中書侍郎于志寧,尚書左丞王珪等人先後附議。
李智雲敲了敲桌子,目光看向沒說話的薛收。
似乎是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薛收緩緩站起身,躬身道:“臣以為諸位大臣所請,合乎情理,薛德音辜負陛下信重,致使太原出現如此大案,合該如此處理,請陛下重罰。”
儘管這不是他的心裡話,但是他必須要這麼表態。因為他清楚,薛德音失職,沒得洗。
唯一能安慰的,就是他希望陛下還記得薛德音曾經立下的功勞。
李智雲道:“諸位愛卿所言,甚是合理。薛德音失職,是為事實不可置疑。不過,他能幡然醒悟,幫助高御史徹查此案,也算是將功補過。自即日起,降為安定縣令。”
這個處罰,對於薛德音而言,並不輕。由於高季輔並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表明薛德音參與溫彥志兄弟的案子,單以瀆職之罪而言,那也是相當的嚴重了。
因為,太原令可是重要的地方職位,做得好,以此為跳板,進入中樞或者是調往其他富州為刺史,那是完全可以的。
而現在,薛德音被降為安定縣令,等同於宣佈他的仕途到此徹底終結。
要知道,安定可是窮小縣,根本不為朝廷重視,想在涇州安定做出一番政績,難如登天。
除非他將來有奇遇,否則只能一輩子在安定等死。
薛收微微鬆口氣,只要皇帝留薛德音一命就好。陛下,到底還是記掛薛德音曾經立下的功勞的。
事情到這裡還不算完,因為高季輔再次開口道:“溫彥志兄弟之所以敢在太原如此囂張,全因溫相國之故。臣以為,溫相國有包庇縱容之罪,請陛下明鑑。”
瘋子!
大臣們都覺得御史臺就沒一個正常的。你平常找皇帝麻煩,秀一下存在感,沒人拿你怎麼樣,可你現在堂而皇之的彈劾相國,你這是老壽星吃砒霜啊。
皇帝要你們御史立個牌坊,但是相國可不需要。
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李智雲眼角動了動,說道:“高愛卿所言不無道理,不過溫相輔佐朕素來盡忠職守,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沒等高季輔開口,溫彥博搶先道:“臣有罪,未能教育好族中子弟,致使他們犯下如此大過,臣難辭其咎,請陛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