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麼,官府剛剛宣佈命令的時候,底下的人鬧的可歡了,不少有地的貴人三天兩頭群聚官府,希望官府廢除這條命令,好在裴刺史很強硬啊。”老農唏噓道:“若非如此,只怕我已經賣身給地主家做奴了。”

“是麼,看樣子官府做得還不錯。”

“嘿,可惜我不是關中人。”老農搖頭道:“我有個親戚在關中操持生計,聽他說,關中人可舒服了,走的是大路,吃的是朝廷救濟糧,還有朝廷免費分發的耕牛農具。”

“我也知道,確有其事。”另一個人說。

李智雲尷尬的笑笑,不作聲。

連年災害,加上大唐地大物博,朝廷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所有地方的百姓。有些好處,都是關中人先享受,然後等條件成熟了才能大面積推廣。

他也想全天下百姓都能照顧到,但是條件不允許。

日頭西落,百姓們三三倆倆的結伴離去。

李智雲等人尋了一處亭邑過夜,在第二天又去了其他地方查訪。

總得來說,因為有鄭善果的幫忙,洛州這邊的攤丁入畝方案基本上在地方實行開來,但是效果如何,還得等兩年才能看得見。

有讓人高興的,就有讓人不高興的。

有些地主見朝廷命令不可違抗,果斷選擇離開洛州,帶著財富去其他地方置地。

而有的捨不得離開家鄉,只能默默接受,但是他們私下裡又會收攏黑戶,幫助他們農耕。

這種情況並不少。

三天後,李智雲帶著人進入洛陽。

昔日的東都,而今看起來有些蕭條。十幾年前,它還是隋朝的都城,繁華異常,而今卻只有一個‘曾經都城’的名號。

戰亂,瘟疫,讓這座洛陽城深受其害,看起來遍體鱗傷。不過城池的規模在哪裡,不管怎麼變,它的體量還是在的。

該有的熱鬧還是有的。

“上一次來洛陽是什麼時候了?”李智雲牽著馬,仔細的回憶上一次的事情。

長孫無忌道:“公子上一次來洛陽,應該是武德三年。”

“對,是打王世充那回。”李智雲頷首,“一轉眼過去近十年時間了。”

陳叔達看了一會兒,嘆道:“更早的那幾年,洛陽的繁華遠遠勝過長安,沒想到現在會變成這樣,暮氣沉沉不見生機。”

李智雲道:“慢慢來吧,畢竟這幾年天下各地都有災害,洛陽更是如此。”

“是。”

一行人進了一家酒樓,在窗邊落座。

李智雲看著地上來來往往的百姓,聽著酒樓裡面吃喝玩樂的笑聲,有些恍惚,也有些欣慰。

他所求的,不正是這個麼。

長孫無忌看著地上的泥路,說道:“離了長安,臣才知道,水泥路有多好。”

前幾天洛陽城下了會兒小雨,眼下路上坑坑窪窪的。同長安街道上四通八達的水泥路相比,長孫無忌覺得洛陽居然像一座鄉下的土堡一般不堪。

蘇世長笑著道:“彆著急,總有一日,洛陽也會如長安一般。當然,前提是我們要做好事情。”

長孫無忌點點頭,不置可否。

在他看來,想要讓洛陽變得和長安一樣,所需耗費的物資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只怕那一日,還得等很久很久。

幾人一路過來的所見所聞,在心中只有一個感受。

洛陽有點落後了。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