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自然災難中度日,於李智雲而言,有的時候,沒有訊息反而就是好訊息。現在碰見災情,他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平靜的開始佈置人手賑災。

無它,唯手熟爾。

五月的時候,山南道傳來訊息,山南道行臺長史竇抗病逝。李智雲得知訊息後,例行下旨追贈,並允許竇抗葬入先帝獻陵。或許在政治上先帝不喜歡竇氏,但是竇氏畢竟和先帝關係匪淺。大唐剛起家那會兒,多虧了竇氏支援。

是故,竇氏也是功臣之家。

既然如此,先帝的功臣,自然要葬入先帝陵寢。

而在竇抗死後,從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竇氏進一步的衰落。不過這是李智雲樂見其成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好心的提拔竇氏。

與此同時,同樣被派往山南道擔任行臺左僕射,監視竇抗的溫大雅也上疏皇帝,請求告老。

對此,李智雲本不想同意。

直到溫彥博告訴他,溫大雅身體出了問題,不能再高強度處理政務,李智雲這才給溫大雅封了一個散官,放在清閒衙門,給他養老。

“溫公,朕是真想留你。”

政事堂內,李智雲語氣懇切的對溫大雅說。

可不是麼,溫大雅在李智雲眼裡那就是一個難得的工具人。年齡大,經驗豐富,出身世家,利用他對付其他人,不要太順手。覺得他不好用了,完全可以隨便找個理由送他回家養老。

不過,既然溫氏兄弟都希望溫大雅能回家養老,李智雲也不好強人所難。

溫大雅笑吟吟道:“陛下,老臣年紀大了,有的時候腦子難免糊塗。似如今,災情橫生,老臣卻是一點辦法沒有,實在不敢耽誤陛下治國,還請陛下諒解。”

說年紀大,溫大雅年紀確實不小,五十有六。這個年紀,在這個時代,都四世同堂了。

本來呢,李智雲還想用溫大雅為吏部尚書,不過杜如晦和薛收激烈反對。

原因很簡單,溫彥博已經是相國,再讓溫大雅擔任一部尚書,這不合規矩。

李智雲想了想,覺得有點道理,於是作罷。

跟著,溫大雅道:“陛下,老臣編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已經寫了大半,餘生只想完成這份心力,還請陛下諒解。”

聞言,李智雲點點頭。

這份文稿,他也看過,沒什麼可糾結的。

歷史上,《大唐創業起居注》所載內容和新舊唐書有較大的差別,其中主要集中在晉陽起兵這一塊。

《大唐創業起居注》裡面,說李淵才是主謀,功勞最大。而新舊唐書則說李世民才是主謀,李淵完全就是個擺設傀儡。

至於誰可信,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討厭李世民的人,自然認為《大唐創業起居注》更可信。而李世民的狂熱粉們則認為新舊唐書更可信,凡是貶低她們二鳳哥哥的文學作文,電影電視劇,都踏馬是傻逼,是嫉妒,是純純的碰瓷行為。

有的時候,李智雲也挺搞不懂的,一群現代人,居然狂熱崇拜一個封建皇帝,九年義務教育是學到狗肚子裡面去了嗎?

他們難道不知道要對歷史人物一分為二的看待嗎?

他搞不懂,也懶得去搞懂。

有的時候,他不禁暗想,或許千年以後,還會有人覺得他這個皇帝做的是一個垃圾,還不如讓李世民來做。

他隱約記得,上輩子死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某部,因為沒舔粉絲們的二鳳哥哥,慘遭爆破,死的十分悽慘。

憑心而論,二鳳哥哥確實很了不起,封建皇帝裡面那也是排得上前五的存在,但關鍵是,你一個現代文明的人,不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封建皇帝,這就有點......嘛,反正李智雲是搞不懂。

見李智雲有些沉默,溫大雅和弟弟溫彥博對視一眼,前者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可是老臣所編寫的內容,需要改正?”

溫大雅以為皇帝不說話是因為自己寫的東西沒讓皇帝滿意,其實他不知道,皇帝這個時候在頭腦風暴的胡思亂想。

“沒有。”李智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