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後,裴矩病逝,朝廷追贈其吏部尚書,左散騎常侍。

貞觀元年到此也走向末尾,進入貞觀二年。

李智雲改變的了歷史,但改變不了天氣,貞觀二年依舊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春,關中諸州大旱。

雖說,能繼續以工代賑,在關內各城池之間修建水泥路,但是損失還是觸目驚心。

三月,關內蝗災肆虐。

“二哥,你是真牛逼。”李智雲立在田埂上,看著燃燒的火堆,以及前赴後繼衝入火中的蝗蟲,心裡面實在忍不住感慨。

他手握鄭氏、裴氏,兩個世家送上的錢糧,以及白糖、香皂等收益,方才遊刃有餘的抵擋住了連年發生的自然災害。

而歷史上的二哥,這個時候不僅苦苦抵擋自然災害,還在積蓄掀翻突厥的力量。

該說,不愧是你麼李世民。

不過,相比較原本歷史上的大唐,現在的大唐處境,無疑要好上幾倍。雖然自然災害還是止不住,但是由於李智雲的努力,沒有導致大範圍的百姓餓死。

而以工代賑,又能修建水泥路,聯通關內各城池之間的交流,使得交通更加便捷。

誰勝誰敗,一目瞭然。

另外,大唐也不用向突厥和親賠款,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做的並不差。

啪!

一隻蝗蟲落在李智雲肩膀上,他伸手抓住,而後丟在地上,一腳踩死。

用火堆、雞鴨,兩種辦法對付蝗災,不過是杯水車薪,只能洩一時之憤,無法解決蝗蟲。

而關內大旱,又讓農作物損失慘重,今年春耕基本上報廢。

有壞訊息也有好訊息,挺過今年,明年就要好上許多了,這是自然災害最後的猖狂期。

“陛下,可要返回行宮?”陳倉縣令劉仁軌詢問。

“時辰尚早,你帶朕去看看農家的土化肥和曲轅犁推廣情況。”

“遵命。”

劉仁軌是個不錯的臣子,陳倉一帶的村子,百姓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自己準備土化肥,曲轅犁也有很多人擁有,連佔城稻也有不少人有種植經驗。

因為自然災難的關係,李智雲已經讓很多地方免除了當年的稅賦,關中也是如此。

故而,當皇帝現身陳倉視察,百姓們都很激動,拜謝皇帝恩德。

而李智雲,心安理得的接受。

說實話,自災害發生以來,他幾乎將自己內帑的收入全部拿出來在天下各地收購糧食,運往災區賑濟百姓。除此之外,宮裡面的用度也是一減再減。

縱觀歷史上的皇帝,有多少人能把自己內帑搬空,用來賑濟百姓呢?

不是說他自己有多偉大,而是他感同身受。

他的思維,始終和這個時代有區別。

他可能做不到讓百姓在社會上獲得平等,但是他可以在人格上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

回到行宮的時候已是深夜,李智雲還在處理政事。

這兩年,自然災害雖然頻頻發生,但是大都在北方,南方一帶反而沒有什麼波折。

正因如此,他手中的錢才有用武之地,購買南方的糧食,源源不斷的從各個地方運往關中,或者是其他災區賑濟。

此次,朝廷派往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等南方地區的安撫大使上奏了不少好訊息。

無它,主要是稅賦糧食繳納頗多。

如他所預料,挺過這兩年,大唐將會進入風調雨順的時期。

此外,北方的都督府也送來公文,言草原這兩年氣候反常,天氣異常寒冷,其結果就是凍死大量的牲畜,令草原人苦不堪言。

這是一個好訊息,去年小範圍的販賣羊毛褲,在草原賺了一筆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