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隨著洛州瘟疫漸漸被壓制住,有些人的心思也開始再度活躍起來了。

太極殿。

“陛下,臣以為,岑文字治理洛州不善,致使瘟疫發生,導致生靈塗炭,罪不可恕,應當立即抓回長安審問。”這是一個和裴矩走近的大臣發言。

彷彿是訊號一般,很快又有不少臣子站出來,要求懲治岑文字。

而其他幾派的官員則冷眼旁觀,因為岑文字不是他們的人,和他們沒有利益糾葛,不必因為岑文字去和山東系的臣子打擂臺。

杜如晦等人則出聲為岑文字辯解一二。

同為皇帝班底出身的臣子,雖說內部也有競爭,但是面對其他派系臣子的時候,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團結。

其實,從大體地域上看,大唐官場的臣子們,分外三大類。

其一是關隴系,其二是山東系,其三則是南方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雜魚系。

雜魚系主要是邊邊角角的小世家。這些小世家,有的是大世家被朝廷強制遷移一部分人過去的。如,涼州一帶的世家。

在這三大類之外,還有一個以皇帝李智云為核心的帝系。

帝系,牽扯比較多,成分也比較複雜,出身三大系的人也有不少。比如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屬於關隴系,但是他本人則是皇帝的忠心大臣,實打實的帝系。

可以說,帝系融合了所有派系的臣子。

但是帝系卻又因為只維護皇帝的利益,所以和其他系區分開了,雙方基本上不敵不友。

而帝系內部,同樣有著競爭。

除此之外,薛收出身河東薛氏,屬於山東系,同時他也是維護皇帝利益的帝系大臣。

此外,除卻關隴系勉強算是擰成一股繩,分裂不明顯。其餘的山東系和南方系,其實分裂非常嚴重。

山東系,有聞喜裴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太原溫氏,太原郭氏,甚至還包括范陽盧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等。

在這其中,又有幷州世家,如聞喜裴氏,太原王氏,河東薛氏等等。

又有河北世家,如范陽盧氏,渤海高氏。

還有中原世家,如滎陽鄭氏,弘農楊氏等等。

成分非常複雜。山東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又可以叫做北方繫世家。

山東系名門望族很多,分裂也最是明顯。

南方系目前而言勢力低微,因為蕭瑀牽扯齊王謀反一事被罷免相國之位,南方系在朝中失去主心骨,目前處在蟄伏狀態。

同時,南方系其實也有巴蜀系、江左系、江右系等等等。

論內鬥,南方系比北方系還強。

南北朝那會兒,北邊打爛了,南方繫世家還在窩裡鬥,都沒有趁機攻佔中原,可想而知南方系內鬥多強。

當然,強行劃分,不代表這三大系中的任何一系真的有可能融合統一。雖說山東繫世家沒少互相聯姻,但是一旦涉及自身世家利益,出賣對方的也不在少數。

只有關隴系曾真正意義上擰成一股繩,數次改朝換代。其他的兩大系世家,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統一。

五姓七望的說法,不少世傢俬底下嗤之以鼻。

是故,只能在學術意義上給這些世家劃分派系,加以區分。

如果這三大系真的各自擰成一股繩,李智雲覺得他自己可能得提刀殺人了。

如同現在,裴矩、楊恭仁、陳叔達、李叔良、杜如晦、薛收,六位政事堂相國,其實是各種意義上的制衡。

裴矩出身聞喜裴氏幷州繫世家,楊恭仁是弘農楊氏中原繫世家,總屬於山東繫世家。薛收屬於山東—幷州繫世家出身。

陳叔達屬於南方系,他是南陳皇室後裔。

杜如晦是關隴系。

李叔良屬於皇室,嚴格點,皇室李家也是關隴系。

以三大類區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