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占城稻和岑文字心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粟為主食可不變,冬麥、占城稻,可為輔糧。三者接替種植,大唐的糧倉將會越來越盈滿!
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能比糧食更讓人感到心安。
很快,占城稻在司農寺找來的,經驗老道的農民幫助下,種入上田、中田、下田之中。
這也是李智雲一貫的操作,上次實驗土化肥也是如此。利用不同的田地,實驗出不同的結果,看看能否大面積推廣。
如果下田的收成不錯,那麼中田和上田自是不用多說。
近四月,岑文字返京述職。
武德七年四月,他被太子任命為荊州道安撫大使,負責巡查南方諸州。
在此期間,他的成果已經陸續送上李智雲案頭。
不得不說有個得力的臣子,能給李智雲省去很多的雜事。南方在岑文字的巡查下,不說路不拾遺,但是一片清明還是能算得上的。
在和李智雲一番交接後,岑文字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對此,岑文字有些猶豫。
“怎麼,嫌官小?”
田埂上,李智雲赤著腳,一邊吃著果子,一邊看著不遠處幾個兒子在地裡面圍著老牛玩耍。
長安小學是自月初開始,每八天放假兩天,小孩們一個月能得到五六天的休息時間。
算不錯的。
這個時代娛樂匱乏,除了學習就是吃喝等死。權貴子弟們正事只有一件,讀書習武報效國家。
當然了,這不包括那些紈絝。
春耕日,李智雲自然帶著幾個兒子出來一起耕地。不過幾個小傢伙年紀小,下了地就是撒歡亂跑。
李智雲也沒有要求他們這個年紀能耕多少畝地,他只是在培養兒子們的習慣。
親躬農事的習慣!
或許將來他們錦衣玉食,不會下地了,但是李智雲希望,孩子們能知道糧食是怎麼種下地的。
岑文字回京後,便第一時間來到田地裡面見李智雲。
對於現在的李智雲而言,他恨不得一分鐘掰開兩半來用,所以也沒有特別的在長安殿室接見岑文字。
怎麼省時間怎麼來。
岑文字也不介意,相反的,能看見太子殿下認真對待農事,他打心眼裡高興。
不知道體恤小民的太子,永遠不會知道如何治理天下。
“臣不是這個意思。”岑文字回答。
黃門侍郎,正四品上,門下省副官,參贊中樞政務,跟隨皇帝左右,實打實的天子近臣!
換而言之,這是個集鍍金、學習為一體的地方。
在大唐,能當黃門侍郎的都是天子親近之臣,外放則出牧一方,一旦期滿回京,少說也是一寺主卿,一部尚書。再熬個一兩年,那必然是政事堂熱門人選。
可是,岑文字卻不想要。
因為他知道杜如晦和薛收二人已經外放一州刺史,開始從地方積累資歷。
他若是現在為黃門侍郎,將來天然落後這倆人,入相的時間也會大大加長。
其實不僅是他,原神策府的不少文官,現在都在請求李智雲把他們外放出去,治理一州。
在岑文字看來,如果能從地方調入中樞,再做黃門侍郎,那麼一兩年內,政事堂必定有他一席之地!
神策府的同僚,他知道那些人,除了一兩個廢物,其他的都是一時才俊。
太子登基已經穩了,他們全都瞄準了政事堂的相位。
在此情況下,岑文字豈會甘願落於人後。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