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兩線作戰滅反賊(第1/3頁)
章節報錯
宗室大臣之中,影響力舉足輕重的不多,和李智雲相善的,莫過於長平王李叔良、長樂王李幼良、任城王李道宗、淮陽王李道玄,以及身在荊州的趙郡王李孝恭。
而淮安王李神通、襄邑王李神符兩兄弟,和李智雲交情泛泛。
在這種情況下,李智雲自然要用李叔良這個長輩來壓制宗室。
隔日, 在和楊恭仁等人商議過後,李智雲冊封李叔良為宗正卿,檢校侍中,入政事堂。
原本的宗正卿是淮安王李神通,李智雲反手就剝奪了李神通的這個職位。
不為其他,就為張婕妤曾告訴他,裴寂曾奏請聖人, 敕封李神通為攝政王的事情。
這件事情, 是真是假, 李智雲沒有詢問裴寂,因為沒有意義。反正,他的目的在於徹底掌控朝政,李神通不是他的人,遲早還是要被送走。
真假不重要。
而李叔良進入政事堂,他左翊衛大將軍的職位自然空缺出來,李智雲順利兼任。
如此一來,十六衛僅剩下左武衛大將軍李神通,右驍衛大將軍柴紹,其他諸衛府全在李智雲手中。
至於被剝奪宗正卿的李神通,有苦難言。若是換成其他人擔任宗正卿,他可能會不服,但這個人是李叔良,他不服也得服。
他們兩個人同輩, 而且互相誰也不敢說在功績上勝過誰, 但是李叔良有李道宗等人支援, 而李神通卻沒有。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他和弟弟吃了太多敗仗。
李神通自己就不說了, 被突厥人射掉一隻耳朵,淪為笑柄。李神符在劉武周南下的時候救援河東,大敗逃竄。
丟人!
在此情況下,矮個子拔將軍,李叔良居然還算不錯。
而李智雲這一手,徹底讓李叔良歸心。他原本就和李智雲關係不錯,當年幹朱粲的時候,好侄子按著朱粲給他捅刀子,後來搞香皂,李叔良賺的盆滿缽盆。
在此情況下,這次李智雲又提拔他做相國,李叔良能不歸心麼。
宗室穩定,關隴穩定,到這一步,李智雲才算徹底坐穩關中。
八月,一封急報抵達長安。
洪州總管張善安造反!
政事堂。
“這個張善安為什麼造反?”李叔良懵懂的問。
這幾年,李叔良在長安無所事事, 長得大腹便便,一副富貴態。
李智雲放下奏報, 說道:“不重要,本王也不想要知道什麼原因,既然他敢造反,那就得鎮壓。”
楊恭仁思忖道:“可遣舒州總管張鎮周將兵以擊之。”
李智雲道:“這還不夠,宣州刺史周超、江州刺史裴世清、鄂州刺史段偃師幾位俱在洪州四方,令他們發動民夫,轉運糧草。
另外,命安州刺史李大亮,率軍南下,進駐江州,與張鎮週一道進攻張善安。”
“遵命。”
聖旨快馬加鞭,送往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