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鈑須臾,李智雲道:“其他的都沒什麼問題,只是陳叔達那邊,沒問題嗎?他可是已故秦王的人。”

杜如晦道:“正因如此,他才是最好拉攏的。陳叔達一直懷疑秦王之死和太子有關係,而且他和齊王勢如水火,既不容於太子,同樣也不容於齊王。”

聞言,李智雲略微沉吟,言道:“此事, 還需楊相出面。”

“正該如此。”杜如晦道。

緊跟著,李智雲又說道:“竇抗在偏向太子, 蕭瑀是齊王嶽祖,裴寂是聖人鷹犬,陳叔達可以拉攏, 還有一個裴矩。此外,六部尚書之中,竇璡、李綱二人不可拉攏,刑部尚書皇甫無逸如同傀儡,不值得拉攏,工部尚書武士彠是父皇的人,還剩下兵部尚書趙慈景和吏部尚書獨孤晟。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

薛收道:“殿下,朝臣們或為關隴人,或為山東人,或為南方人,只要拿下政事堂和六部的一些人,其他的人自然會見風使舵。目下最有可能成功的,當屬陳叔達和趙慈景。裴矩老謀深算,獨孤晟態度不明,實在不好拿捏。”

李智雲闔目沉思,他目前雖然漸漸掌控兵權,但是身後支援他的世家並不多。

京兆杜氏、半個京兆韋氏、河東薛氏,以及弘農楊氏。

此四家,他能調動人手。

其他的,實在不好動手。

“還真是麻煩,東宮有王珪、盧赤松、鄭善果,幾乎大半個山東世家都是太子的人,這部分,看來是無望了。關隴這邊,竇氏在向太子示好,獨孤氏態度不明想要抽身事外,不好拿捏。其餘的於氏、趙氏等見風使舵,不堪為援。”

越想,李智雲腦子越疼。

杜如晦分析道:“殿下,山東世家就不用想了,現在秦王已死,他們只會一心一意的追隨太子。關隴這邊,殿下與他們素無往來,只怕也不好拉攏。

依臣來看,殿下想要破局,要做兩件事情。”

“哪兩件事情?”

“其一,拉攏裴矩。其二,讓齊王儘快動手。目前沒有效忠太子的山東世家,除卻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只剩下聞喜裴氏。其餘諸如趙郡李氏,隴西李氏,都未曾插手朝政。聞喜裴氏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在河東道南部聲望不下於太原王氏。北王南裴,並非虛言。若能拉攏裴矩,大事可期。”

李智雲又道:“就算能拉攏裴矩,只怕也不夠。”

“所以,殿下需要齊王在太子沒有完全成勢之前儘快動手,只有除掉太子,才能讓這些世家不能聚集在一處。待殿下將來大權在握,完全可以徐徐圖謀。

否則,等太子禁令解除,只會越來越麻煩。”

李智雲默默思量,覺得杜如晦說的沒錯。

若是不除掉太子,他拉攏這些世家,必會被太子忌憚,只有除掉太子,到時候他才能攤牌,和齊王一決雌雄。

到那個時候,讓朝臣在自己和齊王之間做出選擇,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選。

“通知德音吧。”李智雲下定決心。

“是。”薛收微微激動,謀劃至今,終於要收尾了。

杜如晦跟著道:“必須催促齊王在一年之內動手,不能讓太子接觸朝政,否則大勢向太子匯聚,到時候會千難萬難。”

李智雲點點頭,說道:“本王明白。”

頓了頓,杜如晦接著道:“還有宗室那邊。”

聞言,李智雲道:“宗室不用擔心,長平王,趙郡王,任城王,淮陽王,他們都與本王相善,待除掉太子,本王能讓他們支援本王。”

“還有淮安王,襄邑郡王。”杜如晦提醒。

李智雲道:“這一點無需擔心,他們掀不起什麼風浪。目前本王手中兵馬最多,加上幾位宗室,大唐八成兵馬都在本王手裡。”

隨後,他們再一次細化計劃的每個步驟。

方方面面,都要考慮仔細。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