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朝堂上,很少有人能讓李智雲看不懂。他有熟知歷史的先知先覺,基本上能一眼看穿朝臣們支援的是誰,或者有什麼目的。可是裴寂不在此列。

曾經,李智雲以為裴寂不支援太子也不支援秦王,那是因為他作為老李基友,清楚知道老李在太子和秦王之間玩平衡的把戲,再加上秦王傑出,裴寂不輕易下注,這才一心一意做老李的狗。

可是現在秦王已死,明面上來看,太子將來登基已經毫無威脅,怎麼裴寂現在還不給自己留後路呢?

他到底有什麼打算?

要知道,老李年事已高,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撒手人寰,到時候新君登基,作為不偏不倚,緊跟著先帝步伐的裴寂可沒少得罪太子,他就不怕新君清算?

其實,不僅是李智雲困惑,裴矩也困惑不已。雖然他看不起桑泉裴氏出身的裴寂,但是他可不認為裴寂是個蠢貨。

眾人各有心思,相繼散去。

裴寂並沒有離開,而是轉道去了後宮,面見皇帝。

他將殿外太子和楚王的對話傳給李淵, 弄得李淵眉頭緊鎖。

“楚王真是這麼說的?”

“是,老臣親耳所聞。”

李淵嘶了一口, 苦笑道:“朕這個么兒, 什麼都好, 就是有些愚鈍固執。說他不聰明,他行軍佈陣不下於二郎。說他聰明, 他在朝事上又有些遲鈍,真是,朕都不知道該如何說是好。”

雖然宮裡面有不少皇子出生, 但是李淵還是下意識認為李智雲是老么。

沒辦法,前幾個兒子和他相處時間最久,後宮裡面剛出生的皇子們,他很少去關注。畢竟, 都是一些庶出的小屁孩。

裴寂思忖道:“老臣倒是覺得,楚王是大智若愚,從楚王的表現來看, 他顯然也懷疑秦王之死和太子有關係, 否則他不會在立政殿那般回覆陛下。現在來看,楚王殿下是不想摻和朝事,只想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李淵喃喃一語, 旋即嘆道:“若是其他人都如五郎一般, 朕又何必多費周折。”

裴寂又道:“不過, 正是因為如此,老臣覺得,陛下封楚王神策上將是明智之舉。”

聞言, 李淵嘴角一勾,“不錯,五郎雖然不願得罪太子, 但是他的心裡是有君父的,這樣更方便朕........”

說到這裡, 李淵咳嗽一聲,止住話題,轉而道:“你記著,日後多多提點楚王, 莫要讓他和太子沆瀣一氣, 弄的朝堂烏煙瘴氣。”

“臣遵旨。”

另一邊, 李智雲先去後宮寢殿拜見萬貴妃, 告訴她,自己被父皇封為神策上將的喜事。陪著阿孃說了會兒話,李智雲這才返回府邸。

李智雲封神策上將的好訊息,不日傳遍長安,驚呼者有,高興者有,不高興者亦有,眾生百態不一而足。

至此,神策府建立!

作為天策府的翻版,神策府位在各大軍府之上,神策上將之職在親王,三公之上,名義上僅次於文官之首三師。同時,神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員,即所謂的自置屬官。

神策府建立之後,李智雲當然要論功行賞,給他的小弟們封賞。

首先,神策上將只有李智雲一人,正一品,負責大唐內外軍事戰爭,府主,總判府事。

其次,便是神策府長史。

李智雲看向杜如晦,“克明隨本王最早,功勳卓著,神策府長史之職,非你莫屬。”

杜如晦壓制內心激動,儘量平穩呼吸, 走出列,躬身一拜。

“臣必為殿下效死。”

神策府長史,朝廷承認從三品高官, 負責管理神策府諸事,其位只在神策上將之下, 不可謂不重。

楚王將此位交給他,這是對他的絕對信任,杜如晦如何能不激動呢。

他覺得,自己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了。

杜如晦接下官印,返回列。

李智雲看向薛收,說道:“神策府司馬之位,由薛收擔任。”

這也是從三品高官之位,負責管理府內各項事務,與長史之位不分高低。

“臣謝殿下。”薛收躬身長拜。

谷倊隨後封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