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表態,在群臣乃至皇帝看來就是認慫。

聰明的臣子已經想到,劉文靜的離開,對於太子來說是一記莫大的打擊。觀太子而今的表現,有種心灰意冷,不想再插手朝政的感覺。

這一點,皇帝李淵比誰都清楚。

之前,他猜測劉文靜的離開,太子心中會有怨言,會有不甘,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太子如今卻是這番表態,這讓他措手不及。

“太子,朝政大事,你不可不用心。”

李建成苦澀一笑,誠懇道:“父皇,兒臣自知才智愚鈍,不及二弟,因此不想耽誤朝政。”

“是啊父皇。”李元吉也跟著說道:“有二哥在,萬事無憂。”

如果說太子的‘認慫’讓人感到詫異,那麼李元吉今天的表現則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因為,在以往的時候,李元吉始終站在秦王的對立面上。

今天到底是怎麼了,太子和齊王居然兄友弟恭了?

群臣感到十分不可思議。

但在李淵看來,這是一種危險的訊號。

於是,他問李世民,“秦王,你覺得誰能擔任相國?”

這樣的好機會,放在從前,李世民能笑醒。但是這一次,他察覺到事情不太對勁,因此沒有貿然開口,而是謹慎道:“太子乃是儲君,兒臣以太子之意為主。”

李智雲心裡想笑,你們他孃的要是真心這般謙讓,老子還費盡心思幹什麼。

千古奇聞!

在唐臣眼中,太子和秦王今天表現的不像他們自己。

因為太子和秦王意外的謙讓,令李淵措手不及。他原本已經做好準備,傾聽太子和秦王的爭吵,然後從中平衡。

可是太子的意外表現,讓他有種一拳打空的感覺。

旋即,他看向楚王。

李智雲目光與李淵接觸,無奈的走出列。

“父皇。”

李淵很滿意李智雲的識趣,他問道:“太子說,他贊同秦王的意思。秦王說,他以太子意見為主。智雲,你怎麼看?”

瑪德,說了多少遍,老子叫李智雲不叫李元芳。你踏馬光給我起名,不記我名字的是吧。

“啟稟父皇,相國之事,關乎重大,兒臣見識淺薄,不敢妄加揣測。”

划水!

楚王一如既往的划水,群臣一點也不奇怪。如果楚王今天說出個人選出來,那反而很奇怪。

李淵臉色可見的陰沉下去,他知道,貶謫劉文靜的後遺症出現了。太子無法抗衡秦王,乾脆直接躺平。

可是這大唐,能躺平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