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齊王雖然不爽,但是老李卻覺得秦王說的有道理,於是不了了之。

人群中,李智雲面無表情的瞥一眼李靖,收回目光。

南方的反賊,一如歷史上一樣鹹魚。蕭銑和林士弘,兩個廢物,他們面對李靖就是死路一條。

讓李孝恭擔任名義上的統帥,這也是慣例了。畢竟,老李只會把兵權交給宗室子弟。

換句話說,李靖有指揮權,但是沒有自主權。

不過,這對李靖來說已經足夠。

除卻征討蕭銑一事,太子和秦王有分歧,隨後的各項議題,太子和秦王總要吵上幾句。

對此,李智雲已經習以為常。

下朝之後,李智雲和李道宗、李道玄倆人走在一起。

他們三人關係不錯,朝野共知。

李道玄道:“齊王不能去攻打蕭銑,我倒是能夠理解,可聖人為何不讓五哥去呢?”

李智雲淡淡道:“你小子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這些年我東征西討,好不容易能歇口氣,你就這麼盼著我出去打生打死啊。”

“哈哈哈。”李道宗聞言忍不住開懷大笑,說道:“你總是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太子和齊王就想著立功,朝廷中,也就只有你這般的憊懶。若是讓聖人知道,少不了要數落你。”

李智雲哼哼道:“那是你們不懂我的快樂。”

三人說說笑笑,一路走到皇城下,騎上馬,相約去平康坊喝兩杯。

齊王府。

薛德音看著暴怒的齊王,平靜的說道:“殿下,不過是一個蕭銑而已,何必如此在意。”

“那是軍功!”李元吉道:“你知不知道,這次本王若是能出征,說不定班師回朝後,父皇就會封我做天策上將!”

天真!

“那是不可能的。”薛德音給他澆了一頭冷水。

“什麼意思?”

“殿下,你要知道,秦王能被封為天策上將,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立下大功勞,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麼?”李元吉盯著他。

薛德音不緊不慢的問道:“殿下,聖人今年春秋幾何?”

李元吉皺眉思索片刻,面露尷尬之色。

見此,薛德音暗忖,這大孝子不會不記得他耶耶今年多大吧。

“你問這個做什麼?”李元吉不耐煩的背過身。

他確實不記得,誰沒事幹會記這種事情啊。

薛德音暗自嘆息,齊王果然是一把好刀。

他說道:“殿下,聖人今年春秋五十有五,而太子卻正當盛年,殿下覺得,聖人怕不怕太子急不可耐的要上位呢?”

“這和老二封天策上將有什麼關係?”李元吉問。

薛德音耐著性子解釋道:“殿下還不明白麼,秦王就是聖人用來制衡太子的,就是為了防止太子勢大,提前登基的。”

這麼一說,李元吉懂了。

“原來如此,難怪父皇會讓秦王打壓太子。”

薛德音點頭道:“所以啊,朝中有一個天策上將就夠了,不可能會出現兩個的。”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