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無視啦!

別看科舉挺牛的,其實在唐時就是唬人的。

真正能做官的,不是勳貴子弟就是世家子弟,平民百姓想透過考試上位,太難,而且幾乎不可能。

真正喜歡科舉的是‘寒門士子’。

寒門士子可不是說普通百姓,而是落魄世家子弟。這部分人在家族中不受重視,走關係沒人幫忙,只有透過科舉做個小官。

更何況,前隋創立科舉的本意雖然是提拔寒門士子,但現在已經演變成世家內部的競爭。

朝廷的位置就那麼多,大家都想走關係,不好平衡,那就拿出來比比唄。

可以說,大唐前期的科舉,是屬於世家子弟、勳貴子弟的科舉。

儘管如此,這也是個籠絡人心的機會。

聊勝於無嘛。

想想看,唐初的一批名臣,有誰是從科舉走出來的?

很少啦!

沒辦法,現在掌握知識解釋權的是山東世家。這些世家藏書深厚,家學淵源,在天下素有名望。

往往質疑一個世家,就是得罪一大批的官員。因為,這些官員年輕時候很可能就是在那個世家的族學求學的。

別的不說,就說幷州吧。一個太原王氏,一個聞喜裴氏,多少幷州籍士子在這兩家求學?

這些士子將來出息了,做官了,他們對誰有感情?

世家!

所以,為什麼天下是天子與世家共治,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老李要處心積慮的拉攏世家,同樣也是一個道理。

李密為什麼經不起失敗?

因為他背後沒有世家支援,他一輸,地方官員各個心懷鬼胎。

王世充手底下的二五仔為什麼這麼多?

還是因為沒有世家支援他。

打下一塊地盤容易,但是想要穩定一塊地盤可不容易。掌握知識的人大部分出自各個世家,只有拉攏到世家,才能徹底將地盤變成自己的,才能讓地方官老老實實給自己當牛做馬。

這些世家就像一個個小國家一樣,星羅棋佈在中原各地。他們手中或許沒有武裝力量,但是和他們有關係的官員實在太多。

幷州、關中、中原、巴蜀、部分河北地區,李唐之所以能這麼快的拿下並且穩定,就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大世家支援李唐。

幷州的太原王氏、聞喜裴氏。河北的范陽盧氏,中原的滎陽鄭氏等等等。

關中就不說了,關隴家族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