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拋去個人心思恩怨,其餘五名相國都贊同陳叔達的話。
裴寂出身桑泉裴氏,小世家一個。劉文靜出身彭城劉氏,蕭瑀出身蕭梁皇族,江左世家,竇抗就不用說了,關隴竇氏。至於楊恭仁則是弘農楊氏。
泥腿子們造反,必須殺,不殺不足以威懾其他的泥腿子。
“好,擇日,將他們斬首示眾。”李淵下令。
杜伏威也好,李子通、王世充也罷,他們都是失敗者,生死不在他們,而在李淵。
緊跟著,竇抗問道:“陛下,秦王殿下一戰擒三王,功勞卓著,不知該如何封賞才好。政事堂的幾位同僚,已經為此苦惱很長時間,還請陛下拿個主意。”
“不僅如此。”陳叔達道:“此番接連收復中原、江淮等地,皆乃秦王之功,臣等實在不知該如何封賞才好。”
雖然現在收復江淮等地的訊息還沒有傳過來,但是不妨礙陳叔達提前預定勝利。
來了,還是來了。
李建成心裡恨不得撕爛陳叔達和竇抗的嘴,但是他卻無法下手。秦王實打實的軍功,實打實的功績,讓他無法反駁。他現在覺得劉文靜說的很對,只要秦王能繼續出征,掃滅割據勢力,秦王的威脅就會越來越大。
劉文靜臉色也變得很差,這樣的功勞,要怎麼封賞秦王才好?
難不成要改立秦王為太子?
蕭瑀繼續划水不說話。他也是聰明人,自然看得見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爭鬥。
楊恭仁也跟著苦惱道:“立朝以來,似秦王殿下這般功勞者從未有之,臣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淵哼哼一笑,神秘道:“朕已有腹稿。”
陳叔達笑問:“敢問陛下準備如何封賞?”
李建成心裡一緊,耳朵豎起來聽李淵說話。
但是李淵沒有說,而是賣了個關子。
“等秦王班師回朝你們就知道了。”
翌日,隨著王世充、李子通、杜伏威等人被相繼在長安鬧市斬首示眾,唐軍攻滅洛陽,掃平東海和江淮的訊息瘋狂傳開。
如果說之前的大唐百姓只是覺得唐朝會越來越好,但是隨著東都被收復,李子通和杜伏威斃命,現在的大唐百姓越來越相信,皇帝李淵將會一統天下。
同樣的,效忠唐朝的官員們,心裡也會更加的認同唐朝。這就是大勢,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而對皇族李家有意見的關隴世家們也不得不沉默,他們雖然是李唐的根基,但是李唐現在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些事情,他們心裡很清楚,再也不能隨意的逼迫李家了。
天子和世家共治天下,天子在前,世家在後,自然是以天子為主。否則,歷代自關隴世家上位皇族的人怎麼能打壓他們呢。
這一刻,無論是竇氏也好還是其他關隴世家也罷,紛紛夾起尾巴老實做人。
畢竟,最大的暴力機器掌控在李家手中,該慫的時候還得慫。
李淵,可不是楊侑,更不是周靜帝。
自這一刻開始,皇族李家和關隴家族再也不是合作的關係,而是變成了‘主輔’關係。
皇族為主,關隴家族為輔。
換句話說,只要李淵或者李淵的繼承人不學楊廣,唐朝大機率能撐百年。
武德四年三月,好訊息相繼傳來。
齊王李元吉率軍掃平江淮,兵部尚書屈突通和行軍總管竇軌拿下東海等地。
至此,大唐已經拿下關中、中原、幷州、江淮、巴蜀、隴西、涼州、部分河北等廣袤地盤。
整個天下,李唐盡得八分!
目前,還剩下的割據勢力,北方有名義上歸順的羅藝,半死不活的竇建德,梁師都,以及遼東的高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