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交流育兒心得(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時候不笑什麼時候笑呢,沒有什麼比預測準確更讓人高興的事情了。
杜如晦抹掉唇沿上的冰碴,說道:“這個武士彠,處心積慮的謀劃,讓左驍衛的人查出來軍械,一錘定音,還真是足夠狡猾的呢。”
“是啊,我還以為,他會親自帶人將東西搜出來,沒想到這次小覷他了。”薛收微微感慨。
贓物被左驍衛搜查出來,表面上做的十分漂亮,讓人覺得和他武士彠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李智雲道:“現在看來,他當初一心一意要外搜長安各處的時候,其實已經制定了計劃,就是不知道長孫順德知不知道這件事情。若是知道倒也罷了,若是不知道,武士彠這次借刀借的十分成功啊。”
杜如晦道:“不管長孫順德知不知道,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捏著鼻子承認。現在贓物俱全,人證已被大理寺控制,栽贓竇氏與否,全在東宮。”
太子等了這麼久的機會,豈會輕易放棄,這幾乎沒有懸念。
“你們覺得竇氏和秦王,接下來會怎麼做呢?”李智雲摩擦著茶盞,升騰的熱氣繚繞臉頰。
薛收思考片刻,保守道:“秦王麾下的謀士,例如長孫無忌,房玄齡,于志寧等人都是極有見識之輩。他們可能不僅會想到東宮對竇氏動手,聖人的心思,只怕也會猜測一二。在屬下看來,最壞的結果應該是捨棄一位竇相,保全一位竇相。”
“嗯,屬下也是這麼想的。”杜如晦將冰棒吃完,說道。
李智雲沉吟道:“在我看來,父皇現在應該不會將兩位竇相全部剔除,這次的目標,應該是趕走其中一位。”
李唐立足關隴,李淵不會完全和關隴人撕破臉,他必須要適可而止。
當然,如果這次竇氏死不認栽,那可能就會有變數。不過在李智雲看來,就算兩位竇相全部離開朝堂,到時候補充的相國,必然有一位要出身關隴。
這應該是關隴人的底線。同樣的,這也是李淵對關隴人的妥協。
杜如晦道:“殿下,不管如何,我們的計劃不能變動。此外,聖人若要問殿下對此事的看法,殿下以為要如何作答?”
李智雲一笑,起身負手而立。
“竇氏對大唐有鼎定之功,縱使其族內有人心懷不軌,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而今大唐正處多事之秋,外敵環伺,不可輕動。”
杜如晦和薛收聞言,臉上紛紛露出笑容。
“殿下此言,老成謀國,萬無一失。”
雖然他們很想一巴掌打死竇氏,但現在很顯然不可以。所謂眼界大抵就是如此,若將竇氏逼迫的離心離德,到時候內鬥不休,那才是滿盤皆輸。
現在的他們,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爭權奪利。傷及國本的事情不能去做,否則後患無窮。
再說了,這次的主角是太子和秦王,而他們是‘一無所知’的旁觀者。與其在這件事情上表明支援誰,不如另闢蹊徑,以謀國之姿態出現。如此,既能避開太子和秦王兇險的交鋒,而且也能顯示楚王心懷國家的心胸。
三人又說了一會話,杜如晦和薛收便告辭離去。現在大戲開幕,他們也要繼續完善計劃,為之後的登場做足準備。
李智雲在涼亭裡面待了一會兒,正準備回書房整理訊息,卻沒想到迎面碰上走過來的韋珪。
她穿著高腰白裙,腰間繫著綵帶,腰肢扭動之間盡顯少婦風韻。
“見過殿下。”她委身一禮。
“大娘子來了,請起。”
韋珪也沒想過運氣會這麼差,今日剛剛上門拜訪楚王妃,居然就碰上了楚王。她來之前,其實也做了一番準備,挑的就是官員上衙的時間,目的就是想要避開李智雲。
但是,她又豈會知道,因為失竊軍械找到的關係,老李放了李智雲兩天假期,讓他好好休息。
這一切都是緣分。
韋珪長得是極美的,她身上有一股其他女子沒有的成熟知性的風韻。這種感覺,李智雲目前只在韋珪身上感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