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自王世惲退兵之後,李智雲奉命繼續坐鎮,防備王世充捲土重來。

這段日子,李智雲過得相對輕鬆,因為王世充那邊並沒有捲土重來進攻潼關。在潼關的生活,無非就是每日身先士卒的帶著士兵們日常操練,然後是跟著杜如晦和薛收學習一些文化知識,處理潼關軍務,以及注意王世充的動向,偶爾他也會帶著弟兄們出去打獵浪一把。

當然,自劉武周南下之後,他又多了一份消遣,那就是關注幷州的戰事。

實際上,李智雲是早就知道劉武周這次會南下的,而他也曾經提醒過李淵。不過根據最新的訊息來看,很顯然李淵沒有把他說的話放在心上。

而鳳雛李元吉還是逃不掉被劉武周教做人的命運。

掛在牆上的輿圖有兩張,一張是潼關周邊的地形圖,一張是幷州的地形圖。

“根據訊息,劉武周派遣宋金剛和尉遲恭一路南下,已經打通雀鼠谷,如此來看,晉州和絳州無險可守,已是危在旦夕。朝廷若不派遣援兵,只怕蒲津關也守不住。”李智雲拿著木杆,點著地圖。

杜如晦撫須說道:“一旦蒲津關有失,關中必然震動,到時候聖人很可能會讓大王帶兵救援。”

薛收道:“如果真是那樣,不如放棄蒲津關,直接從風陵渡過河截斷宋金剛退路,將他們扼殺在關中。”

“宋金剛雖然出身草莽,但他應該不會如此冒失吧。”杜如晦持不同意見,“我覺得,他很可能會選擇佔據蒲津關,引而不發,等待劉武周打下晉陽。”

李智雲搖頭,“晉陽不好打,自前朝文帝起始,太原作為北方重鎮,為防禦突厥,早已鑄造的高大堅固,城中糧草甲冑足夠齊王堅守數月。就算劉武周有數萬大軍,短時間內也打不下晉陽。”

杜如晦道:“萬一突厥人幫助劉武周呢?”

這倒是個問題,突厥狗向來是不當人。

李智雲放下木杆,揉揉臉,說道:“現在只希望朝廷那邊有妥善解決的辦法,否則事情肯定會進一步惡化。”

根據他的記憶,這次劉武周南下,整個幷州其實都徹底淪陷在劉武周的手中。

若非有戰神二哥出手,嘖,結果還真不好說。

便在此時,李珍走進來。

“大王,長安來人了。”

聞言,李智雲心裡立馬有了不好的猜測。幷州若是無礙,老李不會找他。現在老李找他,只有一個可能,幷州的事情惡化了。

事實如他預料,朝廷派遣襄邑郡王李神符救援幷州失敗,宋金剛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已經佔據大片幷州土地,蒲津關岌岌可危。

在李淵寫給他的密信中,李智雲還得知李神符兵敗的原因,以及宋金剛身邊出沒的突厥兵馬。

這可不算是好訊息。

李神符兵敗不是好訊息,李神符兵敗的原因更不是好訊息。李智雲在此前一直覺得李叔良、李神通、李孝基,這三位皇叔已經夠搞的了,沒想到還忘了一位李神符。

不多時,他召集文武,商議對策。

“諸位,劉武周勾結突厥,率軍進攻太原,目前已經包圍晉陽。其賊將宋金剛和尉遲恭一路南下,打敗朝廷援救幷州的兵馬,已經開始威脅蒲津關。聖人讓本王立即率兵前往幷州。”

李道宗問道:“殿下,不知此番劉武周有多少兵馬?”

“不清楚,不過根據長安給的訊息,這次劉武周南下勾結突厥,兵馬少說也有數萬。而此前襄邑郡王在絳州柏壁和宋金剛一戰,已經發現有三萬突厥兵馬在絳州。本王猜測,只怕劉武周那邊還有突厥的兵馬。保守估計,這次劉武周應該有十萬馬步軍。”

嘶~

堂內眾人倒吸涼氣,劉武周的馬軍很可能是突厥騎兵,這讓眾人異常警惕。

“五哥,我們現在只有四萬左右兵馬,潼關還需重兵把守,就算是去救援幷州,只怕也無法帶更多的兵馬過去。”李道玄擔憂的說。

此前王世充這條瘋狗逮著潼關一陣狂咬,他自己損失慘重,唐軍這邊也不好受。

褚遂良緊跟著說:“根據朝廷的訊息,絳州有三萬突厥兵馬,那麼劉武周那邊,少說也有五六萬大軍,憑我們的力量,只怕無法救援幷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