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洛陽的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杜如晦的話,振聾發聵。
李智雲心中雖然很憋屈,但設身處地的想,他知道老李做的沒有錯。
現在的大唐,正在國力上升期,完全沒必要去和突厥硬碰硬。等到天下一統,有的是時間和突厥算賬。
現在想來,老李也是不容易。
李智雲起身朝著杜如晦躬身一禮,“李智雲受教。”
見楚王虛心納諫,杜如晦臉上頓時綻放笑容。一旁的薛收,心裡也是十分的滿意。
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才能成大事。
隨後,杜如晦接著道:“不管結社率所言是真是假,但是其兄長突利可汗什缽苾不滿處羅是真,將來我大唐若是北擊突厥,此人或為關鍵。”
“你說的是,本王記下了。”
幾日後,突厥使者提出要前隋宗室的事情影響力漸漸淡化,隨著突厥使者離開長安,眾人都以為事情將會過去。
沒成想,這個時候忽然有人稟報,酅國公楊侑不見了!
作為前隋的遺種,楊侑一直被監禁在長安,現在忽然消失,眾人都敏銳的發覺事情不對勁。
便在此時,裴寂查明真相,上報聖人,言楊侑勾結突厥,已經叛出大唐!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知情況的臣民紛紛痛罵楊侑是逆賊。而知道一點內幕的則完全保持沉默,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聖人的影子。
當然,他們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楊侑的自身存在,對於大唐來說就是一個不定時的威脅。
現在楊侑去了突厥,未嘗不是最好的結果。
在李淵的有心壓制下,這件事情的影響並沒有擴散,不久之後就被壓制下去。
處羅繼位以來,不僅在北方扶持梁師都、劉武周、竇建德,他同時也派人深入中原,聯絡王世充。
前往洛陽的突厥使者,名叫阿史那思摩。
思摩雖然是阿史那家族後嗣,但是長的不像突厥人,反倒是有點像是胡人。始畢可汗、處羅可汗等人,以往總喜歡拿這個嘲諷思摩。
但是思摩並不在意,因為他也看不起突厥人。當年啟民可汗逃奔隋朝的時候,他也短暫的當過東突厥可汗,後來啟民迴歸突厥,他果斷的讓出位置。
因此,他受到啟民、始畢、處羅、三代可汗的重用。當然,只是有限的重用。他從未有機會設立牙帳統帥部族,只能擔任特勒,不斷的出使唐朝。
這一次,處羅把他派往洛陽聯絡王世充。
聽聞突厥使者到來,剛剛登基的王世充,擦擦刀刃上的鮮血,悄悄的藏在身後,然後笑著派出大臣迎接。
王世充已經逼迫皇泰帝禪讓,他自己登基做了鄭國皇帝。
對突厥使者的到來,王世充還是非常重視的,派出的兩名大臣分別是宗室漢王,王玄恕。尚書右僕射,韋霽。
鄭國現在的情況不是很好,這一點王世充心知肚明。他雖然能打敗李密,但是面對更強的李唐,心裡面沒有一點戰勝的信心。畢竟李唐背後站著關隴大族,而他的背後屁也沒有。
論軍事而言,唐軍一旦死守潼關,他這輩子都無法擊敗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