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智雲一臉的無奈,趙慈景只得安慰道:“殿下,眼下正值朝廷危難之時,您就擔待著點吧。”

李智雲苦笑著說:“我倒是可以擔待,只是戰場兇險,我可不能保證朱粲也擔待。”

說起朱粲,趙慈景沉吟須臾,提醒道:“殿下,長平王被困,乃是你此行最大的困難。不管怎麼說,只要救出長平王,殿下便不算失敗。聖人心憂長平王,這一點,你懂的。”

“姊夫說的,小弟記住了。”

與趙慈景聊了一會兒,李智雲想起什麼,說道:“姊夫,趙慈皓現居何職?”

“尚未出仕。”

“這樣罷,我軍中還缺個郎將,姊夫若是信得過小弟,就讓他來我手下謀個一官半職。”

聞言,趙慈景自是大喜,這明顯是給小弟鍍金的機會,傻逼才會拒絕。

“如此,為兄在這裡多謝殿下了。”他起身拱手。

李智雲笑著說:“你我是親人,這不過是點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姊夫放心便是,小弟會保護好慈皓的。”

“多謝殿下。”

說完,趙慈景沉吟道:“智雲,如果你真的缺少弓弩箭矢,可以去將作監看看。”

“將作監?”

“嗯。”趙慈景解釋道:“將作監負責宮室、宗廟、陵寢的土木建設,他們應該有不少的木料。如果你能說動人的話,我可以和工部的楊侍郎為你製作箭矢。”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沒錯,工部的楊侍郎就是楊士貴,他嶽祖父,打一聲招呼,肯定幫忙。

只是將作監那邊是誰做主,他還真不清楚。

“現任將作大匠是何人?”

“陳國公。”

陳國公就是竇抗。

聞言,李智雲心涼半截。

從輩分上來說,竇抗其實還是李智雲舅舅,只不過不是親的。

其實,竇抗和李建成他們也不是親舅甥。

關隴竇氏,主要是三支,號稱三祖房。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老祖宗,名叫竇略。

竇略是北魏徵北大將軍,他生有五個兒子,前兩個不出名,後三個比較牛逼。

分別是三子竇嶽,四子竇善,五子竇熾。

其中竇威出竇熾房,他是竇熾的兒子。

竇抗出身竇善房,他是竇善的孫子。

而太穆皇后竇氏,則出身竇嶽房,她是竇嶽的孫女。

是故,竇威的輩分比較高,兼之又是關隴的頭面人物,所以他經常把‘竇氏女婿李淵’訓成孫子。

李建成他們和竇抗都隔著一些距離,何況李智雲這個庶子?

如果換成二哥李世民自然沒問題,竇氏本就和李世民親善,至於自己,李智雲想想還是算了。

回到王府,杜如晦正在清點此行的輜重軍械,他見到李智雲歸來,連忙詢問弓弩箭矢事項,李智雲只得如實相告。

“勉強夠用吧。”杜如晦安慰道:“殿下莫急,朱粲麾下兵馬多為流民組成,單論弓箭之道,戰力肯定不如我們。”

李智雲點點頭,道:“這一點我自是清楚,只是朱粲先勝呂子臧、馬元規,後勝長平王,怕是士氣正旺,你我可不能小覷他,以免重蹈覆轍。”

打仗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哪怕對手是不入流的朱粲,李智雲也不會小覷。歷史上多少名將的黑點都是因為大意而抹上去的,關二爺英明一世,卻落得個敗走麥城,這可是警惕。

“殿下說的是。”杜如晦沉吟須臾,言道:“屬下的想法是,若是不能武裝五萬大軍,可否擇精銳而組之,以奇兵襲破朱粲?”

奇兵麼。

“可以考慮。”

李智雲認為的軍械輜重不夠,只是相對他之前的雲陽軍而言。若是比較物件換成朱粲,那李智雲的兵馬就是氪金的豪華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