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豫章會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離開了江寧後朱庭隆乘坐的船沿著大江一路逆流而上,這一路要在大江上走八百多里,然後進入彭蠡澤,縱穿彭蠡澤再走三百里陸路。
朱庭隆盤算著這一路的耗時,因為多數情況下是要逆流,所以時間就要長一些,大概需要六七天的時間。
不過朱大衙內也樂於有這麼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可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識體系,做一個著書計劃,以及四層樓學生的培養計劃。
雖然在滄浪園的時候他說服了王恬優先在越州學宮試點除了儒學之外的其他學科,但是沒有像樣的教材,試點未必會成功。
既然要發展生產力,那必須要發展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則必然要依賴數學。
朱庭隆已經寫好了《數之學》和《中等數學》,《數之學》是教授加減乘除、正負數和分數等基礎數學知識,《中等數學》則是開始引入了方程式、平方、開平方以及多元方程。
那下一本就要是《高等數學》了,這高等數學就要開始引入幾何學和機率學以及統計學的知識了。
在數學之後朱庭隆打算給已經寫好的《物之理》和《化學》做升級版,分別是《高等物理》和《高等化學》。
《高等物理》在之前力學的基礎上加入熱學、聲學、光學和電學的內容,希望能作為星星之火引起大寧物理學的燎原之勢。
《高等化學》則更加具備實用性,他打算重點引導材料學的發展,大寧的材料實在是過於落後,以至於很多行業都受其限制。
此外他還計劃將農學和醫學也納入著書的範疇,但苦於自己在這些方面知識也不足,只能有多少寫多少了。
寫書的日子十分的枯燥,但好在極好的轉移了注意力。
當他再次關注行程的時候,船已經駛入了彭蠡澤。
彭蠡澤是越州第一大湖,之所以稱為澤是因為這裡大多數水域水深不超過一丈,以至於旱季與雨季時彭蠡澤面積相差極大。
據說在雨季時彭蠡澤的面積是旱季時的六倍,沿湖居民雨季以漁為生,旱季則以農為生。
朱庭隆與元信立在船頭看著這廣闊的水域,頓覺心情大好。
“元大哥,你看這大好河山,怎能不讓人生出愛護之意。”朱庭隆指著彭蠡澤和它岸邊的老君山道。
元通道:“是啊,公子。當初我就是不想這大好河山讓東胡人糟蹋了才從軍的。”
“也不知道淼兒他們到沒到豫章郡,咱們也一直沒跟他們說去了京城。”朱庭隆道。
元信被閃了一下,公子這話題轉變也太快了……
“公子,從昌興縣到豫章郡不過六七百里的陸路,他們這會早就應該到了。”元信算了算路程道。
“常輝還要比我們晚兩天到,這書局的事可要抓緊時間了,約定的時間可是不多了。”
“主要是公子需要的東西多,正常開個書局哪要這麼多東西。”
朱庭隆笑了笑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充足了之後這書局,應該叫越州文化出版公司,一定會給大家一個驚喜的。”
……
大寧京城江寧城,建康宮西側的值房內。
大司徒謝璇正在閉目養神,他的長子謝歡以通事郎的身份正在批閱各官員遞上來的摺子。
謝璇現在是故意在鍛鍊謝歡的理政能力,再加上他本來就有些眼花且精力不足,這些摺子大部分都是直接由謝歡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