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葉老闆,趕回湖州,搭上前往金水的大巴,一路向東南。車兒在山溝裡穿梭,碧綠的山丘,猶如一串串珍珠,在窗前閃過,前方更大的山崗撲面而來。

南方的山崗少了北方山崗的稜角和險峻,卻多了北方山崗少有的渾圓和豐滿,一座座豐滿的如美女的小腹,充滿了讓人遐想的韻味。

羊巖山不遠了。

羊巖山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西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頂可東觀三門灣,南瞻臨海城,西眺括蒼巔,北望華頂雲。古以“山頂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而聞名。峰異,巖奇,潭秀,洞幽,詮釋著羊巖山之自然情趣,仙人牧羊,龍母禱雨,隱井通海,羊巖精神,演繹著羊巖之歷史人文。茶文化園佔地約20平方公里,其中:茶園約5平方公里,分別由羊巖茶道、羊巖之巔、茶樂園、茶生態園等四大功能區和數十個景點組成、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閒、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茶葉加工工業旅遊為一體,以體驗式為特點的綜合性茶文化園主題公園。

羊巖山地處臨海的西北部,河頭鎮,海拔786米, 因為主峰南側有羊影鑲嵌在岩石上而得名。嘉定年間,《赤城志》上有關羊巖山是這樣記載的:“在縣北五十公里,自麓至巔十餘里,南瞻海門,北望華頂,如在目前,山頂石壁有石影似羊,又有石紋隱起似蛇,下有水洞,山背面奇石林立,景色迷人,祀龍母禱雨甚驗……”。據陳引爽載文:“傳說古時候有位神仙趕著羊群來到現在羊巖這個地方,感到有些乏力了,便躲進一個山洞中休息,可當他睡醒的時候,東方即將發白,公雞也開始叫了。由於神仙在天亮以後是不能在凡間的,所以他匆匆忙忙地回到天上,而把其中一頭羊落在了山頭。天亮了,羊變成了岩石。從此這座山就叫做羊巖山。

羊巖山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西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頂可東觀三門灣,南瞻臨海城,西眺括蒼巔,北望華頂雲。古以“山頂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今因出產“江南第一勾青茶”而聞名。2002年修建的山頂娛樂廣場,海拔727米,是浙江省內比較高的遊樂場所。廣場中心山頭雕有羊群,由圓形水池所包圍。四周除東邊外,全是塊石壘砌成8米高,其欄杆如西湖邊鐵索鏈所連線,廣場中設有多種鍛鍊身體的體育器具,種有組成各種圖案的花草樹木,地磚鋪設的人行道,供遊人休息的座椅錯落有致地固定在各個位置上,廣場安裝有高倍望遠鏡,括蒼山風電場以及層層綠浪茶園盡收眼底,廣場上矗立著15米高的燈柱,晚上,臨海大田街道辦事處可看到耀眼的光芒。

峰異,巖奇,潭秀,洞幽,詮釋著羊巖山之自然情趣,仙人牧羊,龍母禱雨,隱井通海,羊巖精神,演繹著羊巖之歷史人文。位於羊巖山頂西側海拔720米的石窯,1997年,茶場為建造避暑山莊,在原有石窯中拍巖取石,漸漸地洞內面積不斷擴大,達到288平方米,因此取名二八八洞天,山洞頂部似一平形巨石懸在空中,十分驚險壯觀。2003年首屆羊巖開茶節的茶道表演就在洞內進行,表演時配上古箏音樂,那洞內的聲音絕妙的好聽,一邊觀看茶道表演,一邊品飲勾青香茗,確是一種茶文化的享受。

茶文化園佔地約20平方公里,其中:茶園約5平方公里,分別由羊巖茶道、羊巖之巔、茶樂園、茶生態園等四大功能區和數十個景點組成。是一個集茶園生態觀光、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閒、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茶葉加工工業旅遊為一體,以體驗式為特點的綜合性茶文化園主題公園。羊巖之巔,海拔786米,是羊巖山的主打景區,山上奇石林立,景色迷人。

2004年底竣工的祥峰塔坐落在茶場北邊1公里海拔500米的柱山頂上,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且耀眼醒目,河頭鎮(除文溪片外)幾乎所有行政村可見。塔基佔地面積65平方米,塔高9層36米,石塔氣勢宏偉,造型別致,整座塔身由溫州產的大理石所砌成,塔外層雕有佛像,第二、三層設有外沿廊,可供遊人觀賞。站在塔中任一層,眺望四周,那層層梯田,錦繡農園,每年由綠變黃,往復不絕,迷人的風光正等待著你去觀賞。

來到山下,已是午後,左右詢問,才知道沒有了上山的車輛。託一個鄉民左說右說,才算同意送我們上山。

幾里的路程,七十元的路費送我們上山。

車在絕壁中盤旋,一個轉折,一次拔高,爬上山埡,是一個廣場。車停下來,師傅告訴我們,這裡就是終點,裡面車是不允許進去的。

付錢,下車,沒等一聲告別,車輛已經消失在下坡的拐彎之後。

一打聽,才知道到場部還有幾里的路程。雖然被騙了,卻也沒有不快的心情。羊巖山我們到了。

尋到場部,說明了來意。

“不湊巧,李總到山東招工去了。我們羊巖山的茶工都是李總招的,我們不管這個事。”溫副廠長用他的粗嗓門告訴我們。

處於好奇,經過詢問才知道。茶場當年的開發異常困難,李總帶著家人和鄰居,從河南來到這裡,一干數年,為茶山的建設付出了汗馬功勞。茶山為了感激他,就把茶場茶葉採摘的活計全權交給了他,由他負責招工,由他負責採摘。

記下了李總的聯絡電話,三人告別溫場副,離開了場部。

到了李總居住的場部,瞭解採摘情況。接待的李迪告訴阿雲們:這裡茶葉採摘和其它地方不同,沒有固定的採摘價格,一切隨茶葉的長勢、採摘的難易度而定,也許一天一個價格,也許半天一個價格,但總保證茶工日收入在百元之上。

也許是看到阿雲等的失望,李迪說:“你們有人,儘可以發人過來,我們每個人發給你們三百元費用,其他的就和你們沒有關係了。”

道理好懂,解釋卻難。不知道怎麼才能讓採茶工明白?我們能說,多幹多得,但標準不確定嗎?顯然不能。那又怎樣說呢?既然說不明白,又沒有見到李正,那就放棄吧。

告辭了李迪,商量著決定回來,打算籤個合同,帶人到安吉葉老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