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天際剛湧出一縷曙光,望嵩北坡山路上,阿雲阿玲正在晨練。

山路上人來人往,更早的已經開始返回,後面的吆喝著往前趕去。

這是一個百十來米的小山崗,是伏牛山系最外圍的一個餘脈。由於連結主峰的山峰升升降降,在峰巒間形成了幾個埡口。當地人就把這條餘脈稱作天馬山。咋一看,的確像一匹賓士的駿馬,尤其是山脊那條曲線,像極了奔馬的脊背。

那幾個埡口,分別被稱作大馬山口、二馬山口和小馬山口。

“早上好,老師也來了?”對面的岔路上跑來了馬蓉和餘明。

“是呀。你們倆來得早啊!”阿雲急忙回應。

馬蓉和餘明都是阿雲的學生,在學校是學習比較用功的型別,阿雲還是記得的。

“老師,聽說你去火廟學校了?”餘明問。

“是啊。”阿雲點點頭,肯定的說。

“老師,要我說,你去火廟屈才了。”馬蓉真誠地說,語氣中帶著惋惜。

“沒有什麼,教學講課,不管在哪裡都一樣。”

“話是那樣說。你要是在望嵩一中,作用肯定比在火廟初中大的多。”餘明也來符合。

“哈哈,你們兩個經常來爬山?”阿雲笑笑轉換了話題。

“其實,握並不是那麼喜歡來,不是沒有辦法嗎?”餘明故作不願地說。

“老師,你別聽他說。”馬蓉瞪了餘明一眼。

“他這個人,那裡都好,就是有點懶,不喜歡運動。你看看這滿山的任都是在運動不是?”馬蓉看著是抱怨餘明,其實是很愛餘明的。

“老師,今天遇到你,正好給俺倆評評理。我每次讓他活動活動,他不僅不願意,還搬出一套理論說什麼,運動加快老化,勸我不要人云亦云,說活動要適可而止。我也說不過他。”馬蓉將積怨一口氣吐出去,鬆了一口氣。然後求救似地,望著阿雲。

阿雲笑了。他沒想到,竟有人有和他一樣的理論。

阿玲也笑了,同病相憐地看了看馬蓉,又回頭看阿雲怎麼說。

“馬蓉,你現在的活動量有多大啊?”

“這個?原來和我一起開始跑步的現在都達到四公里到五公里,可我還是陪著他跑,每早上兩公里。”馬蓉有點遺憾地說。

“兩公里,大約就是在這山崗上轉一圈的距離吧?”阿雲問。

“對,就是。”

“老師,我不反對他運動,但是要適量。”餘明看阿雲對跑步有興趣,急忙插話,想表明態度。

“運動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都是這個道理。但是運動量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樣要求。什麼樣的量合適?沒有標準答案。我認為,只要你鍛鍊了以後,感覺不累,身體有愉悅感就可以。有人說,達到微微出汗正好。如果過量,恐怕對身體就會有損耗,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這一點我和餘明看法一致。”

阿雲說完,只見餘明朝著馬蓉得意地擠了擠眼。

“去你的。”馬蓉瞪視著餘明。

“我知道,是這個結果。”阿玲說。

“這裡要搞明一件事,就是健身鍛鍊與超越極限之間的關係。體育比賽追求的是超越,超越極限。而健身鍛鍊追求的是活動筋骨,微微發熱,微微出汗即可。兩個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老師,我沒有想這麼多,我只是感覺運動員很多都年級輕輕就搞壞了身體,壽命也低於社會平均壽命,我想這可能就是運動超量引起的。”餘明好像遇到了知音,和阿雲攀談起來。

突然,馬蓉插過來。

“老師,我聽說李玉也調到火廟初中了。是不是?”

“有人說,還沒有看到他。”阿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