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醉酒趣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火廟村人喜歡喝酒,火廟學校的教師也是這樣,只要找個由頭就是喝酒的理由,譬如說,生日了,家裡有喜事了,甚至農忙大家相互幫幫也是理由。
要喝就要喝個一醉方休。
喝酒對於阿雲來說,就是弱項了,一個沾酒就臉紅的人。然而不去又不行,所以阿雲就成了逢場必去,去了又不喝酒的人,在這群裡就成了獨特的風景——“另類”。
去了,閒著也無聊啊,就得找點事幹。倒水添茶,做些雜務,空下來只好吃菜啦。
大家都知道,喝酒的人對菜是不感興趣的,只要有酒,菜是可有可無的。
也有些假酒鬼,對不喝酒專吃菜的高雲“有意見”,給以高雲為代表的一類人起了個綽號“吃盤隊”,就是專門吃菜的意思。後來又規定,酒不喝到三巡,“吃盤隊”是不準行動的。
有天,胡老師說家中有塊地的玉米該收了,要去收玉米。
胡老師有“威信”,大家得到他家要掰玉米的資訊,就都去幫胡老師收玉米,十幾個人收了兩百多斤玉米棒,如果曬乾賣掉的話,估計能買劉七十多元。
掰玉米,多好的由頭啊!
晚飯後,都過去了,要胡老師慶賀慶賀。怎麼慶賀?當然就是喝酒了。大家到北地伊陽飯店點了菜,喝了一場,結賬一算二百多元。
過生日,是個很好的喝酒理由。乾脆,大家就把生日報出來,按月日順序排了一個表,那天誰生日,大家一目瞭然,記得清清楚楚。形成了規矩,每次壽星都提前準備,做好安排,酒了,茶了,菜了,糖了,瓜子了,一應準備齊全。雖然花了錢,但心裡高興。
誰家小子結婚、女兒出嫁,要提前告知大家,什麼籌備會,什麼宴前安排,什麼事後總結都要進行的。
布校長三個兒子結婚、添人大家都全部出場。阿雲兩個女兒出嫁、兒子結婚,夥計們悉數到場。胡老師、曹老師、仝老師等等都是這樣。
出席酒會多了,阿雲發現酒文化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有人把“酒肉朋友”理解的太狹義了,並且也太貶義了。“酒後吐真言”,這句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人喝的多了,善談,急於表白,“酒壯慫人膽”,真的很有見地。
有人一喝(酒)就醉,有哭的,有笑的,哭的聲聲悲切但就是一個調,笑的得意忘形,不離傻型。不論哭笑,都是對自己有利。
胡老師有次在望嵩喝酒,喝醉了。
胡老師醉酒,並不奇怪。大家總結胡老師是見酒必喝,喝酒必醉。這是一個特討人喜歡的人。
喝酒,沒有了胡老師,就喝不出快樂。對於大家的勸酒,不僅僅是來者不拒,還主動做莊過圈。
於是在時間的“啪嗒”聲中,一圈人,喝著,吵著,在爭吵中尋求快樂,在快樂中繼續……
胡老師醉醺醺地站起來,要回家去。大家看他醉了,正在商議如何送他回去。他撩開大步扭頭就走。鄭老師試圖拉他,他手一揮,閃過鄭老師,一路小跑著上了公路。
遠處拐角拐彎處,燈光一閃,向這邊切衝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