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的時候你也沒給我說你要什麼呀?”葉寧捏了捏額頭這個直率的女孩子,讓他有種無可奈何的感覺。“待會兒你把修路所需要的工具車輛告訴我,我來幫你解決,壓路機這東西我有的是。”葉寧豪氣地表示不就是修路的工具車嗎?這東西在自己空間裡要多少有多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沒有足夠熟練的工人,雖然舒婷她自己是整個工業門類的智庫,但是她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把每一個人都變成熟練的工人,這需要時間。”冷薇繼續說到。

“這我知道,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明天你就會有200名各行業專業的人才,可是我要你儘快組織這些工廠生產。”葉寧淡然的說道。

“什麼?”冷薇一點不可思議的看著葉寧。

在戰前的工業體系中,每一個崗位都被劃分的極為細緻,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崗位的員工業務能力其實都是退化的,每個人只負責工廠中的一個工業步驟,大多數的員工都是在分工體系下被培養出來的,只懂得自己要做的那部分。

而在工廠中要完成一個產品的生產,就需要一條完整的鏈條,每一個崗位都是其中極為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這不僅僅只是缺少幾個熟練工的原因,而是一整條產業鏈的人員都缺失,需要一條鏈條全部解決!

這樣一個工業衰敗的社會中,連像樣的工業裝置都看不到了,更何談一整條產業線呢?

葉寧準備向這些人坦白託生者的事情,只不過是做了一些修改,在葉寧的編造的謊言中自己其實也是一個靈能者,自己的靈能力量就是可以將已經變成喪屍的人腦中的部分專業技能記憶提取,並將這些專業技能移植到現在活生生的人身上。

“還有這種靈能能力,我還真沒聽說過呢。”冷薇一臉疑惑,作為一個管理智庫,靈能序列號是她必須記憶的東西,在序列號里根本找不到類似的東西。

“怎麼你不相信?”葉寧瞥了一眼冷薇。

“看樣子我只能相信了,你身上有太多的秘密都無法用常理解釋,至於靈能能力,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誰知道會不會出現一些從未記錄過的靈能力量呢?”冷薇聳聳肩,表示自己根本不在乎。

至於葉寧是靈能者,還是外星人,對冷薇來說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冷薇只能在這個末日廢土裡仰仗著葉寧才能生存,畢竟在這個末日世界裡掌握著全套的工業體系,不用別人說冷薇就知道這其中到底蘊含著多大的能量。

葉寧經常掛在嘴邊的重建文明其實並不是天方夜譚,經過冷薇自己的分析,這是極有可能實現的,殘存在避難所裡的人類大多已經喪失了工業門類。戰爭開始之前的大多數工業產品,包括軍工產品,在這個廢土裡都是不可複製的奇蹟。

而在這裡重新複製那些奇蹟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將在這一個腐朽落寞的末日裡引領出一場空前的變動。

所以冷薇選擇接受葉寧是個靈能者的事情,至於他是怎麼能讓一個目不識丁的人變成一個學識淵博的技術工人這就屬於夜吟的秘密了,自己並不想探究。

“好吧,我選擇相信你,我們之前在這裡已經建立好了完整的水泥廠,鋼鐵廠,冶金廠,武器生產廠......只要有合適的工人就可以立馬投產。”冷薇向葉,寧保證道。

“給我一份200人的名單,這200個人要是可以培養的人才行,我保證給你200個專業的工人。”說完葉寧就離開了,他今天晚上要選。200個人將這些人給他們加一點技能點兒。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冷薇也就沒再說什麼,她將自己選出了200個人工作還算努力,值得培養的人的名單交給了葉寧。

葉寧晚上回去以後就開始了,行動他按照名單上將這200名精神蠕蟲放入他們的體內,不出意外的話,明天葉寧就會擁有200名專業工人了。

根據冷薇,所說現在葉寧已經建成了水泥廠,鋼鐵廠,冶金廠,選煤廠,化工廠,煉油廠,鑄造廠等。

由於葉寧現在所控制的人口還不多,所以規模並不算大,這些工廠放在葉寧的故鄉只能算得上是小作坊式的工廠,不過這已經足夠了,有多大鍋下多少米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碗碗吃。

葉寧趁著晚上對這些專業技能人員做了一個分配,這些第一批託生者將會作為指導者的身份進入工廠,以教後面的新人,就像是工廠裡師傅帶徒弟一樣,儘快的為葉寧培養出足夠多的專業人才,以便於日後的擴產。

首先是水泥廠,水泥在葉寧的故鄉,算得上是最主要的建築材料,想要重建人類社會,鋼筋水泥這些建築材料必不可少。

但其實水泥廠的技術含量並不算太高,所以葉寧只准備在裡面放了10名託生者,這十名託生者分別掌握燒窯,瓦磚,混凝土製模,燒結,冷卻篩分等技術。

而機械加工廠則需要大量專業的技術人員,其中包括,車工,銑工,爆差工磨工,唐工組合機械機床操作工鋸床工,鏜工,衝壓工,鑽床工等等一系列加工人員。

要運轉起一個功能基本齊全的機械加工廠,至少需要50名託生者。

鑄造廠的技術工人要包括,熔鍊澆築工,造型工,型沙工,鑄件清理工,模型工裝工,鑄造檢查工,預計會投入20多名脫生者。

還有相當重要的煉油廠,在泥石原附近有一個不大的油田雖然規模並不算大,但是足夠葉寧先期發展,為葉寧初始階段提供大量的燃油資源。

這個煉油廠需要配有固井工鑽井柴油機工,鑽井儀表工。採油工採油地質工,採油測試工等等在這上面投入,葉寧也不含糊,在裡面放了30名託生者。

這些託生者都是生前在相應的企業工作過的,有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

靠著這些工廠葉寧可以在小範圍的將自己這個團體的工業水平提升是葉寧故鄉第2次世界大戰時候的工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