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見不平一聲吼,遇到不平之事,人人皆見義勇為成為常態。作惡之人一露頭就被眾人鎮壓。久而久之,人心皆俠義。“俠義之城”的名聲開始四處傳揚。

安臨淵看到俠義值終於少於負1億點時,心裡寬慰了不少:“終於朝著試煉目標前進了一步。”

“東原道的師爺在下城,請求見城主。”聯絡官進來通報情況。

“東原道的巡撫來找我作甚?我答應他已經平定了丘陵地區,現在丘陵地區的人都開始安居樂業,對丘陵外的騷擾搶劫行為已經完全停止。”

“帶他上來。”安臨淵說道,心裡在想:“且聽他如何說道。”

“巡撫大人甚為欣賞城主,言必行,行必果的俠義之風。我進入丘陵地區後,與以往想必,果真安全了。人人安居樂業,強盜、山匪均已消失不見。”

“巡撫欲上書皇帝,推薦城主入官仕。特派遣我來問城主意願。”

“入官?”安臨淵倒是沒想過。安臨淵見師爺的眼神閃爍,似乎有話要私聊。

安臨淵帶師爺到小會客廳。

“這小會客廳只有你我,有話請講。”

“入官需要打點。我家巡撫大人欽佩城主大才,無需錢財打點,但舉薦到朝堂之上,需要大筆的錢財。若只有我家大人舉薦,城主不到朝堂打點,入官是不可能的。”師爺小聲說。

“我無意入官仕之途。”安臨淵想想頭就大:“我哪有精力去朝堂之上混呢!花那麼大的心思還不如將雲天下城多修幾道城牆來得實在。”

“巡撫大人知道以城主俠義之心,比不肯委曲求全,所以特意寫了封書信給我帶來,轉交給城主。請城主務必拆閱。”師爺拿出巡撫親筆書信獻上。

巡撫寫的一手好字!安臨淵看的第一眼就感嘆,自己鬼畫符一樣的毛筆字與之相比,如同螢火與皓月爭輝。

“《韓非子·五蠹》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家於周王朝官學來說是亂法,是一種新興的私人學說。以學說豎立信念,以禮服人。師為學生,學生亦可為師,擇善固執。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儒家以為己牟利為恥辱。”

“俠作為另外一個集團,秉承利益為先,因而不入百家。《史記》記載郭解以權謀私,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獨箕倨視之少年提供方便,從而讓那少年承受額外利益,為了區區小利,最終拜入郭解門下。”

“遊俠一方面以逐利為宗旨,凝聚力如同一盤散沙,在利益不存在的前提下,樹倒猢猻散。廉頗失勢時,俠客盡去,還嘲諷廉頗: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俠客另一方面又注重信義承諾: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戹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恪守道義的俠客一再成為歷史與演義歌頌的物件,說明其稀少。偶有一兩例,就值得大書特書,青史流傳。”

“俠義不能只靠一兩個人去施行。而俠離開了物質基礎,也將成為空話。你能保一方水土安寧,興一方俠義之風,就當保天下安寧,俠客行走於天下,而不僅僅是你治下的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