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公審大會(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周人來說,周成王姬誦是一位不錯的天子。
但是現在,商王箕子卻要召開對周成王的公審大會。
為了消除姬誦對洛邑的影響力,胥餘派出了許多宣講員,開始對洛邑的百姓洗腦。
這些宣講員將姬誦執政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親政之前,這時候是周公旦、太公望,召公奭輔政。
所有的政令都出自三公,也就是說,西周這些年迅速發展的功勞其實應該歸功於三公才對。
姬誦只是一個黃口小兒,他做不了主。
而另外一方面,西周的發展又歸功於和東商的貿易。
西周百姓現在衣食住行的種種便利,都來自東商的科技。
而這一切的源頭,皆來自由箕子發起,兩國簽訂的《洞庭之盟》。
於是洞庭之盟的內容又成了宣講的重要部分,這下人們算是徹底明白了現在之所以能過上富足生活的來龍去脈了。
早在十五年前,商王箕子就擒獲了周成王姬誦。箕子本可以殺掉姬誦,不過他沒有這麼做,反而饒了姬誦的性命,和他締結了和平的盟約。
從那以後,兩國貿易往來頻繁,人們逐漸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這一部分宣講,屬於直接否定了姬誦的功勞。
而第二部分,就是姬誦親政之後。
親政之後姬誦幹了什麼呢?
他先解除了三監造反的危機,這一點可以說姬誦功勞很大。
但宣講的重點卻跑了偏,著重強調是三監主導了這場叛亂。
是你大周的三個王叔親自發起的叛亂。
這三個王叔是看管殷商遺民的人,殷商的遺民要聽從他們的命令,所以……殷商遺民是被三監裹挾的。
就算有罪,商民也只是從犯,主犯是大周的三個王叔。
而姬誦幹了什麼呢?平定三監之亂後,他跑到朝歌和殷墟,把那些無辜的平民給殺了。
這就太過於殘暴了,這是人君該乾的事嗎?這跟禽獸有什麼區別?
事已至此,也就罷了,結果姬誦又悍然撕毀兩國締結的和平條約,單方面發動戰爭,使得丹東城毀於一旦,淪為廢墟。
這說明什麼?說明姬誦就是一個禽獸不如,殘忍嗜殺的暴君!
西周人民如果在姬誦的帶領下,遲早會走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更有甚者,姬誦把東商開設在西周各地的商業廣場,商店的人都給殺了。
商業廣場洛邑百姓可太熟了,平時誰得了空,不去逛一逛啊?
他們給洛邑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便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