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放眼世界(第1/3頁)
章節報錯
姬誦攤開地圖,說道:“按照東商的說法,這地方雖然和南越同緯度,但卻是高原,所以氣候不夠炎熱,尤其是滇池一帶,還是個盆地。如果想要種植赫維樹的話,我們必須繼續往南推進,征服駱越地區。”(注:駱越,今越南北部。)
姬徵道:“可是我們和東商有協議,百越一帶由他開發,這樣會不會……”
姬誦目光陰冷:“箕子這廝算計太深,處處佔著先機。表面上是幫我們改造了青藏高原,但是闡教和釋教卻徹底交惡,以後不可能再聯手。沒有釋教的幫助,以後闡教想要壓制截教就沒那麼容易了。
最可笑的是他還以此為條件得到了百越的開發權,真可謂便宜佔盡。傻子都知道,以後內燃機會全面代替蒸汽機。如果我們沒有橡膠,將會徹底受制於人,所以駱越我一定要打。就算東商有意見,我也要打,難道東商敢和我們開戰嗎?”
姬徵想了想,搖頭道:“不會,現在的東商雖然幅員遼闊,人口還是太少,硬實力比不過我大周。”
“我知道箕子想幹什麼,這個陰人從頭到尾都在拖延時間,獲得發展機會。從十年前外公第一次討伐平安邑開始,這廝就在裝神弄鬼。
可是他在拖延時間,我何嘗不是?現在還不是決戰的時機,我知道,箕子也知道。所以就算我拿下駱越,箕子也只能忍了。”
姬徵膜拜道:“陛下英明。”
姬誦目光灼熱地看著地圖,眼神從雲貴高原一路往西,意氣風發地道:“等我拿下兩河流域,大周就會成為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巨大帝國,到那時,才是決戰時刻。”
姬徵不解地道:“那不是還有地中海一帶嗎?”
“你知道天尊當初為什麼會同意簽訂洞庭之盟,而我也沒有怨言嗎?”
“願聞其詳。”姬徵心想,那不是拿被抓了嗎,你能有什麼怨言。
“身毒以及兩河地區文明高階,人口繁茂。如果聯合起來,其實力甚至可以比肩諸夏。而美洲地區不過是蠻荒之地,孤懸海外,文明低等,人煙稀少。東商就算全佔,實業也比不過大周。所以天尊才願意簽訂這個協議。”
“若是如此的話,箕子當初為何要提出這個對自己不利的協議呢?”
“因為他需要時間,他要活下去,才有嬴的可能。他讓天尊看到了兩點好處:第一,他的技術可以讓諸夏獲得空前的發展;第二,東商的發展潛力沒有西周的大,西周只要一直保持對東商的壓制,截教就翻不起來浪來。
這也是為什麼東商一直保持著對大周的技術優勢,但天尊卻可以容忍的原因,因為這些技術是可以學到的。我們在一邊學技術的同時,一邊持續對外擴張,這樣就可以保證對東商的壓制,使得他雖然有技術優勢,也不敢輕舉妄動。”
“原來如此,那東商就沒有應對措施嗎?我看那個箕子心大得很,什麼好東西都敢往大周賣。”
“當然有,箕子並不傻,甚至很高明。在我看來,他的應對措施有兩點,第一就是他將金銀當做貨幣使用,給全民來發放工資。人們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買到一切,這種做法極大的激勵了東商百姓的工作熱情,導致東商的發展突飛猛進。
所以我們也在縱容他,他要金銀,我們就瘋狂地給他金銀,自己的不夠,就去搶來給他。因為東商的技術發展就意味著西周的技術發展,直到有一天……”
後面的話姬誦不敢說,東商造的炮彈已經強到可以殺死低階神的地步了,再進一步的話……沒有人願意天天被人騎在脖子上拉屎拉尿,就算騎的是神也不行。
“第二點,就是箕子在交好歐羅巴和埃及。在北歐,他和維京人合作,維京人幫他劫掠人口,他賣給維京人各種裝備;在南歐,他帶走海倫,卻平息了愛琴海諸城邦的戰爭,成為了宙斯的女婿。在埃及,叛徒摩西帶領二十萬奴隸出紅海,卻被箕子指使雲霄仙子將其一舉殺滅,就是在交好埃及諸神。”
“陛下,你的意思是說,有朝一日,我們和東商開戰,歐羅巴和埃及就是他的盟友?”
“正是,不過不用擔心。一旦我兵臨地中海,他們選擇歸順還是抵抗,還得兩說。”
“陛下志向遠大,定會一統世界,臣誓死追隨。”
……
姬誦將羌人,濮人,氐人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部落都聚合到了一起,全部遷徙到了滇池一帶,人數竟然二三十萬。
按照原始的農耕和狩獵水平,這地方是不可能養活這麼多人的。
不過有了高產的水稻和土豆,就是小菜一碟了。
除了土豆和水稻之外,姬誦還命當地人種植油菜和甘蔗。
土豆和水稻只是餵飽他們,更重要的是產生經濟效益,有了油菜和甘蔗,就可以一定程度的抵禦東商的貨物傾銷。
現在白銀和黃金的流出速度太快了,挖礦的產出根本不夠,搞得西周諸侯只能馬不停蹄的瘋狂征伐。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諸侯又要開始大規模的遠征西域。
不過想想那些石油,姬誦也覺得非打不可。
內燃機一出,西周君臣就已經明白了今後的大勢。
蒸汽機燒煤炭也行,燒木材也可。內燃機卻只能燒石油,石油的重要性就變得不言而喻了。
闡教也很重視,立刻讓楊戩在西周領域內查探,查探的結果是這東西並不少,不過都深埋地底,難以挖掘。反而在兩河流域,石油儲量豐富,埋藏又淺,隨便挖挖,就汩汩冒油。因此,想要不被東商卡脖子,西征已經是戰略級別的大事了。
“陛下,從東商傳來的訊息,所謂的煉油技術,就是將石油蒸發。從而得到汽油,煤油和礦渣還有一些別的東西。而那礦渣,就是瀝青。”姬徵得了訊息,立刻就來報告。
“原來如此,汽油和煤油又是什麼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