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前來,是有一個不情之請。”

“太公但說無妨,在下洗耳恭聽。”

“聽說大商招收了一名楚國學生,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是楚君的長子熊艾,這次是要隨船跟著前往平安邑的。”

“貴國可會一視同仁地教他知識嗎?”

“這個自然。截教的通天天尊講究的就是有教無類。我大商如今的截教庇佑,自然一脈相承,只要肯學,都傾囊相授。”

“既然如此,本侯想把我的孫兒呂得也送去平安邑學習,不置可否?”

景如松眼睛一亮,狐疑道:“是隻有尊孫,還是……”

“這只是本侯自己的意思,不過如果其他諸侯得到訊息,難免不會送子弟過去,貴國可都願意接收嗎?”

“這個我需要和大王彙報一下。”

“太師儘管彙報,如果可以的話,老朽想親自去一趟平安邑,有些事與大王商量一番。”

景如松眉毛一揚:“何事,可以告知嗎?”

姜子牙想了想,道:“是關於修建鐵路的事宜。”

“貴國想修建鐵路?”景如松吃了一驚。

“自從洞庭之盟簽訂之後,貴我兩國相處得非常愉快,因為想修建一條燕都到丹紅的鐵路,以方便交流。”

姜子牙這是以退為進的法子。在他想來,熊艾去東商肯定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所以先拿話激他。

聽到景如松說什麼有教無類之後,又說要諸侯的子弟組團去學。

這就等於是在挖東商的牆角了,東商勢必不答應。

最後才丟擲修建鐵路的事來,箕子已經拒絕了招收諸侯子弟的事了,修鐵路就勢必不能拒絕。

姜子牙多智,心計太多,所以縱然相信姬誦的分析,行事還是要留個後手。

景如松拿了一張紙,隨手將姜子牙的問題寫好,然後叫過來一個侍女,吩咐道:“把這個訊息傳給大王。”

侍女答應一聲,拿著紙條便去了。

姜子牙看得莫名其妙,這啥意思?寫了個紙條,叫一個侍女把訊息傳給箕子?

莫非,箕子就在洛邑?

他膽子這麼大的嗎?

景如松輕鬆地道:“太公稍待,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會有答案。”

“商王……在洛邑?”

“怎麼可能,我王當然在平安邑。”

“那你拿著個紙條,說把訊息傳給大王是什麼意思?”

“哦,這是最新的通訊手段,叫電報。”

“電報?跟電影有什麼關聯嗎?”

“無關的。電報是大王發明的一種通訊手段,有了這個東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實現即時通訊。”

姜子牙想象不出這到底是什麼神器,不由得將信將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