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著小時候的奇事,屈原轉而走到了讀書洞,這是其小時候刻苦求學的見證。

屈原在泉邊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看著洞頂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在虛無縹緲的霧氣中亭亭玉立。晶瑩閃亮的水滴順著石鐘乳的尖端,一滴一滴地慢慢墜落,叮咚之聲,猶如珠落銀盤。

思緒再次回到幼時讀書時期:這山洞可真美!

有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一處山洞,山洞光線尚好隨手掏出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起來。

女嬃站在洞口默默地傾聽著。她彷彿跟著弟弟一起,一會兒來到了洞庭湖畔的漁翁、蠶女中間,一會兒又來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獵人中間......直到夜幕降臨,洞內一片朦朧時,她才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誰?“屈原猛一怔。

當自己瞪大眼睛抬頭,看清是大姐站在洞口時,連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大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

可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裡讀它,沒辦法,我就......“

“那也得對家裡說一聲啊。“女嬃只責備了一句,便拉著弟弟的手一塊兒走出了山洞。

時間流逝間,太陽緩緩移動,靜坐讀書洞感受著午後的夏日的蟬鳴,神經的放鬆,午後的疲倦襲來,小憩香甜。

出來有一段時間了,該回去了。

屈原聽從從父親的意思要去昭家拜見一下世伯。

不過還是在家休息幾天,難得回來一次,要多陪陪祖母。這一次再離開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了。

話分另一邊,昭月在庸城已經去過了幾個縣城,直覺的千年後和這裡的差異太大,完全看不出來這地方和自己的家鄉是一處。

若是各個縣城都有記載的縣誌,說不準能查到蛛絲馬跡,可是要到哪去查縣誌呢?早知道多和屈原打聽打聽這些了。關於楚國郡縣制如何統轄管理的,各個縣誌記在的歷史文獻,各家書籍都在哪收藏,這些都是問題……

無奈之下昭月也只能打聽這一塊的相關傳說,歷史,重大事件。

今天昭月嚮往常一樣在一處茶肆休息,喝著茶聽著路人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人來人往的街市總有一些話題是能帶來有用的資訊,只是無異於海底撈針。

巧的是昭月正在喝茶,這時來了兩個人,這不正是前兩天和屈原在酒樓遇到的商議準備救商鞅的那夥人之一嗎?不過這裡面沒有樗裡疾,估計他已經回去秦國商量救商鞅的具體對策去了。

除了那天被樗裡疾稱為兄長的人之外還有一個不認識的。

當時只是聽的這位兄長的聲音,並未見到本人,能和樗裡疾稱兄道弟的又豈是等閒之輩,只是後來誰也沒有想到異世之旅能有一相識的知己,誰又能不記掛呢。原來當時這位黃氏男子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此人早年周遊天下,行俠仗義,結識了不少江湖好友英雄好漢。

緣分就是微妙,因為這個人的面相很有特色,雖然前幾天也只是在同屈原離開匆匆一瞥,便被記住了,那時見他一抹深黑長袍,配墨藍外披,頭髮半束,頭戴玉製發冠,一根白玉簪子穿過發冠。臉龐垂下兩捋短髮,一副偏偏公子,居然看到比屈原還好看的男子,屈原劍眉星目,配一把長劍英氣十足。而這位稍顯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