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和屈原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到了深夜,他們從詩作文學聊到了楚國政務,從楚國事務聊到了天下列國。

兩人正感嘆著大爭之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還有誰能堅守周禮呢?如今這禮樂崩壞,世事動盪的年代最後還能鹿死誰手呢?

聊著聊著他們不禁佩服起了三十年前的楚悼王熊疑,他極力主張吳起的變法,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畏懼楚國,楚國國力一躍成為列國之首,再到如今的楚威王熊商在位七年進一步的開疆拓土,使得楚國疆土成為了列國之首。

除了楚武王熊通,楚莊王熊侶稱的上一代霸主,熊侶之後三百多年的楚國一直在列國默默無聞,而今王上在位期間收取了巴蜀之地,大挫魏國銳氣,國土慢慢擴張,如今楚國的國勢當真是如日中天,正是一統天下的好時機。

靜默的夜,熊槐和屈原二人躊躇滿志準備在這楚庭上大展身手。

同一時間行宮內的一個房間裡的燈還亮著,正是楚威王的房間,此時他秘密召見了景翠。

楚威王也一掃平日的威嚴和景翠商議著大事。

楚威王扶起景翠,景卿家免禮,我這兩年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想找你參謀參謀。

景翠有些受寵若驚,還是強作鎮定:“王上折煞弊臣了,王上所為何事?”

齊威王憂心忡忡,心裡忍著怒火:“那齊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其王位,並相約合力討伐楚國,如今各國都只想,如果我楚國還坐視不管,豈不是讓天下都恥笑了去?我們該不該主動出擊?”

景翠知曉王上的意思,但是得需要周密的佈置一番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楚威王繼續道:“那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欺騙我楚國在先,我欲率大軍伐齊,挾其必須驅逐田嬰。以雪前恥。”

景翠突然想到什麼趕忙糾正楚威王:“王上,不可如此,如果伐齊,不可一時意氣用事。我們之所以能在徐州取勝,是因為齊國沒啟用田盼子。而田盼子對齊國有功,老百姓都擁護他,田嬰不喜歡田盼子而任用申紀。申紀這個人,大臣不親附他,百姓不為他效力,所以王上要勝齊國。而現在王上要齊國驅逐田嬰,田嬰被驅逐後,田盼子必然要被起用。齊國就會再整頓士卒來與我們交戰,一定對君王不利。”

事實也確實如景翠所料。景翠在攻滅越國後,同一年楚威王移師北上,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此戰齊國失利後,齊威王非常憤怒,改派田盼為將,楚威王隨即被齊將田盼所率齊軍擊敗。

楚威王辯解著想要說服景翠,如果連他都不行,朝中還能說服誰呢。

楚威王還在想著:“如今我們已經吞併了越過,為何不乘勝滅了吳國,再除了後顧之憂再去伐齊?”

景翠表情微滯為王上分析著局勢:“吳國雖然被越國削弱,但是根基已深,而且此時趕盡殺絕後有可能逼急他們之後再聯合齊國反包圍我們。而且吳地糧食供應路途遙遠一旦被敵方截斷糧草,我們必敗無疑,還是需要從長計議”

楚威王點頭表示已經明瞭,繼續和景翠討論伐齊事宜:“如果我們攻伐齊國從哪裡打他們?”

景翠表情一下凝重,一本正經的開始分析:“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可以與齊國一戰,只是我們得速戰速決,同時還要提防三晉和秦國,所以得派一員大將鎮守秦楚邊界,這個時候我們還有派人出使三”

楚威王聽著景翠的分析,開始想著:“那我們派何人去出使三晉,以我看我們去魏國就夠了,魏國可以牽制韓,趙兩國,而且魏國齊國向來不和,我們派使臣過去確保他們不會出兵援助齊國就行”

景翠發現楚威王已經領悟了,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王上說的不錯,微臣非常贊同,就是我們過幾日的朝會可以和令尹,司馬他們再具體商議,看看派何人駐守曲沃,商於兩地,再商議派遣一人可以出使魏國的,如此我們可以安心伐齊了”